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大群体性事件 暴力 群聚效应 群体心理 阻断机制
【摘要】:研究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暴力酝酿形成的过程,通过分析影响暴力发生的各个因素,有利于构建阻断暴力发生的机制,建立及时有效的应急机制,从源头和根本上切断群体性暴力事件发生的社会基础和发生渠道。从政府应对和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来看,通过分析重大群体性事件中诱发暴力发生的因素链,在暴力发生的源头进行阻断,事前将矛盾化解,从源头上分化群体性事件中各利益主体,将问题和矛盾处理在摇篮里,防止事态的升级和恶化,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重大群体性暴力事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深入分析了重大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研究发现,当各种利益主体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得不到有效解决,在情绪共振和谣言的发酵作用下容易出现群聚效应,群体怨恨心理通过暴力形式表现出来,形成重大群体性暴力事件。文章以社会冲突理论、前馈控制理论及因素链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行政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其次,分析了重大群体性事件中暴力形成的过程,认为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利益表达机制不顺畅、谣言发酵作用、政府处置方法不科学、群聚效应、情绪共振及群体心理等因子在一个完整的因素链中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结合中国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暴力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引进和借鉴国外在应对重大群体性暴力事件中的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构建应对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暴力阻断机制。最后,本文的重点是提出构建科学的应对重大群体性暴力事件的阻断机制,认为应对重大群体性暴力事件越早越好,在群聚效应出现之前将问题解决,这样处理的效果最好,成本最低。在对策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构建社会冲突化解机制,健全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暴力的前馈控制机制及谣言阻断机制,并坚持现场第一原则,将围观者和旁观者分开,防止出现群聚效应,阻断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从而科学有效的处置群体性暴力事件。
【关键词】:重大群体性事件 暴力 群聚效应 群体心理 阻断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22
- 一、 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的相关概念界定22-29
- (一) 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22
- (二) 暴力阻断机制的内涵22-26
- (三) 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26-29
- 二、 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的理论基础29-33
- (一) 前馈控制理论30-31
- (二) 因素链理论31-32
- (三) 群体心理理论32-33
- 三、 重大群体性事件中暴力的形成过程分析33-39
- (一) 暴力形成的源头是民众利益诉求受阻而引发的大量民怨33-34
- (二) 情绪共振34-35
- (三) 谣言的发酵作用35-36
- (四) 政府现场处置方法不当36-37
- (五) 群聚效应和群体心理的作用37-39
- 四、 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国外经验分析39-48
- (一) 我国在重大群体性暴力阻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39-44
- (二) 国外在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中的经验及启示44-48
- 五、 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阻断机制的对策思考48-65
- (一) 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的源头阻断机制48-56
- (二) 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酝酿及转化的阻断机制56-62
- (三) 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制度建设62-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和平;曹汉林;;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对策探究[J];创新;2009年01期
2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3 郭铁铮;;群体性事件的特征、预防与处置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9期
4 黄治东;;从利益视角认识和应对群体性事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1期
5 郝国庆;建立和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机制[J];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6期
6 陈丽芳;李一平;;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与防范机制[J];党政论坛;2010年02期
7 缪文升;;重视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协商机制[J];党政论坛;2011年01期
8 福建警察学院课题组;胡宝珍;张光宇;;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研究[J];福建法学;2007年03期
9 张义清;;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理与法治对策[J];法治研究;2011年02期
10 范明;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振清;;论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机制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阎力;;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社会心理条件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义增;[N];光明日报;2008年
2 见习记者 王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瑞;群体性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梁巨龙;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89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58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