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关于贵州E县苗族犯罪状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03 13:17

  本文关键词:关于贵州E县苗族犯罪状况的调查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 犯罪控制 苗族犯罪特征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平等、团结的生活在这片富饶、广袤的土地上。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汉族,还居住着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犯罪因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与汉族犯罪存在差异,所以会呈现不同的犯罪特征和犯罪规律,因此,对少数民族犯罪的控制和预防必须根据其特征、规律和原因有针对性的拟定对策。我国对少数民族犯罪状况的研究多集中在民族习惯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少数民族刑事政策、少数民族法制史等理论层面,对少数民族犯罪内因分析、现有法律体系下少数民族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等问题较少触及。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的人口较多,而又地处中国西部,经济比较落后,因此少数民族犯罪的发生既有少数民族犯罪的共同特征,又有其独特性。本文通过对贵州E县的苗族犯罪的犯罪数量、犯罪类型以及犯罪人的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针对该县苗族犯罪的情况,总结出E县苗族犯罪数量稳定、犯罪类型集中、青少年犯罪突出以及再犯率高等犯罪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苗族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一,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模糊,容易做出社会越轨行为,而苗族聚居区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导致家庭缺少提高收入的能力,家庭收入的单一来源难以保障基本生活,这成为财产犯罪诱因之一;第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导致少数民族对教育的不重视,这使得大多苗族人文化水平低下,而学校法制教育的缺乏导致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为行为人犯罪埋下隐患;第三,受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苗族人对内的团结与对外的排斥导致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生活方式难以跟上生活环境的转变成为犯罪诱因。为此,本文为有效降低少数民族犯罪率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增强家长自身素质,为青少年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二是增强学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为青少年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建立犯罪防控机制,强化治安环境,建立公平正义、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少数民族 犯罪控制 苗族犯罪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序言8-9
  • 一、E 县苗族犯罪的现状分析9-13
  • (一) E 县苗族总体情况介绍9
  • (二) E 县苗族犯罪的特征9-13
  • 1. 犯罪数量稳定9-10
  • 2. 犯罪类型集中10-11
  • 3. 青少年犯罪突出11-12
  • 4. 犯罪人多为农村户口或城郊结合部失地少数民族人员12
  • 5. 犯罪人的文化水平低12-13
  • 6. 再犯率高13
  • 二、导致 E 县苗族犯罪的原因13-16
  • (一) 家庭因素13-14
  • 1. 苗族家庭教育的粗放13
  • 2. 苗族家庭收入低,难以保障基本生活13-14
  • (二) 学校因素14-15
  • 1. 缺乏双语教学且师资力量匮乏14
  • 2. 法制教育严重不足14-15
  • (三) 社会环境因素15-16
  • 1.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15
  • 2. 对内团结与对外排斥导致缺少与外界的交流15-16
  • 3. 苗族落后的生活方式不适应生活环境转变16
  • 三、苗族犯罪预防与控制的对策16-22
  • (一) 为青少年成长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16-17
  • 1. 苗族家庭要以思想教育为重心转变教育观念16-17
  • 2. 拓宽少数民族增收门路,提高家庭收入17
  • (二) 加强少数民族学校教育17-19
  • 1. 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17-18
  • 2. 法制教育低龄化,,从小学教育普及法律知识18-19
  • (三) 建立犯罪防控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环境19-22
  • 1. 剔除不良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9
  •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交流19-20
  • 3. 改变苗族生活方式,重视帮教活动20-22
  • 结语22-23
  • 参考文献23-25
  • 致谢25-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英辉;何挺;;区际追赃合作中的独立财产没收[J];人民检察;2011年05期

2 肖扬宇;;重大活动期间城市犯罪动态变化及对策实证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6期

3 肖中华;马渊杰;;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刑法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冯军;;污染环境罪若干问题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立志;;名人有意代言虚假广告可以构成诈骗罪[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6 陈洪兵;安文录;;行为犯·结果犯与危险犯·实害犯两组概念不容混淆——兼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各罪名所属的犯罪类型[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吴金宁;;同地籍人员同类犯罪问题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07期

8 马寅翔;;构成要件的个别化机能研究[J];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

9 陈璇;;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源流、概念和基础[J];刑事法评论;2010年02期

10 郑杰;;从刑法修正案(八)看我国死刑改革[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晋川;陈春良;;莱维特的犯罪抑制经济学研究述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秦素琼;赵春玲;;多犯罪类型女性犯罪者人格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应立;陈学光;;196个青少年犯罪团伙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郭建安;周勇;;论犯罪耗费[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孙翠玉;;青少年网络犯罪类型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6 穆思山;柴建国;;农民犯罪状况、发展趋势、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7 李晓明;;美国21世纪的犯罪问题——兼论对中国的借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王牧;;犯罪原因论概述——兼论犯罪学的基本范畴[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9 许章润;;试论犯罪学的研究方法[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10 罗煜;;犯罪与现代化——法律经济分析的宏观视角[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德军;承兑汇票贴现犯罪类型及案例[N];西部时报;2010年

2 张甫旗 沈秋媛 周 峰;日本的犯罪状况[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法院 张润波;下岗职工犯罪类型及原因[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卢少锋;校园犯罪类型及法律分析[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闫洁;美“最危险城市”排名,被指滥用数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银昌;让“蛀虫”无滋生土壤[N];淮南日报;2006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 洪求华 华侨大学法学院 吴情树;义务犯:诠释犯罪的一个独特视角[N];检察日报;2010年

8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法学博士 王新环;民众对司法的期许与诉求[N];检察日报;2008年

9 记者 花耀兰 通讯员 徐英 长春;非法买卖高锰酸钾也会构成犯罪[N];检察日报;2011年

10 张亦嵘;成因复杂 涉外企业经济犯罪高发[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东平;人格导入定罪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清郎;中国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阎二鹏;身份犯之共犯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廖梅;目的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斌;可罚未遂原理及司法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田鹤城;经济发展与犯罪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沈琪;刑法推理方法初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冰洋;商业犯罪论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郑迎光;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D];河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梅;论犯罪的人性根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倩倩;论持有型犯罪[D];湖南大学;2007年

3 周峰;城市贫困与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何少薇;罪犯自我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韩小梅;经济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陈洪涛;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周亮;我国犯罪现象的类型学分析与建构[D];湖南大学;2006年

8 王淑敏;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朱奇伟;论义务犯[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许祖琪;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犯罪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4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14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