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结构、话语: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三维透视及治理之道
本文关键词:变迁、结构、话语: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三维透视及治理之道
【摘要】: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话语体系是影响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和性质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变迁带来的利益失衡、政府——大众直接面对面的单一社会结构、大型话语体系的缺乏,决定了我国的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性、分散性和规模小的特点。当前我国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从长远看是低效的,实现社会变迁制度化、发展社会中层组织、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应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长远之道。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变迁 结构 话语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群体性事件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成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衡量中国社会政治状况、社会秩序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指标”。[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公众话题。据有关部门统计,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0.87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文丽;早期美国人民争取普选权的斗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6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中秋;法律文化与政治文明和社会发展——概念、经验、原理和意义的探讨[J];法学;2004年03期
2 温晓莉;政务公开法治化的基本问题[J];法学;2004年06期
3 吴忠民;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J];江海学刊;2005年02期
4 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2期
5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超;林泽炎;;关于群体性事件发生规律的研究[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5期
2 廖音;;应对群体性事件新考验[J];w,
本文编号:626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2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