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11 03:14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户籍制度 改革 历史演进 迁徙自由


【摘要】:户籍制度是既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的一项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户籍制度属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产物,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我国工业化的实现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现行的户籍制度不但不能完全的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素质整体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说,对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本文介绍了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历史与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进程,并阐述了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曾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在经济、政治、法律和人口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本文通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采取的对户籍制度改革措施的介绍,回顾了我国已经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并从改革的内容、效果极其由改革引发的负面影响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文以“关于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为重点,阐述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与阻力,并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配套政策改革、加大改革投入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建议与方案,在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的性质与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的完善和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户籍制度,不仅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
【关键词】:户籍制度 改革 历史演进 迁徙自由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1.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中国户籍制度概述8-10
  • 1.1 户籍制度的概念8
  • 1.2 户籍制度的历史8-10
  • 二、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10-15
  • 2.1 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10-12
  • 2.2 我国户籍制度的积极作用12
  • 2.3 我国户籍制度的弊端12-15
  • 三、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反思15-22
  • 3.1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及其发挥的作用15-16
  • 3.2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弊端16-22
  • 四、关于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22-36
  • 4.1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22
  • 4.2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22-23
  • 4.3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必要性与紧迫性23-24
  • 4.4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24-25
  • 4.5 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路径的思考25-36
  • 4.5.1. 政府应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统一认识,加强重视25-26
  • 4.5.2.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应完善的法律法规26-33
  • 4.5.3.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应该改革的配套政策33
  • 4.5.4. 建立相对公平的补偿机制33-34
  • 4.5.5. 发展中小城市,,引导人口理性流动34-36
  • 4.5.5.1 加大户籍改革工作的投入力度34-35
  • 4.5.5.2 设立户籍制度改革中的过渡平台35-36
  • 结论36-37
  • 后记37-38
  • 参考文献38-40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0-41
  • 详细摘要4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小钢;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关联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陈启春;;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开放条件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芳;户籍制度改革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黄广智;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王亚玲;石共文;;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动因探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宋雪莲;;户籍制度改革:从小城镇开始,在大城市叫停[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11期

7 宋晓;;浅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王太元;户籍改革:剥离附着利益[J];w挛胖芸

本文编号:653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53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