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责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6:21

  本文关键词: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责任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政府 责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经历重大的调整,群体之间原有的社会格局被打破,新旧体制之间和新旧观念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随着格局的调整,利益主体分化、重组、再分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管理,在各利益主体利益博弈过程中出现矛盾已经不可避免。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应运而生,而且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也日益扩大,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之间情绪的对抗演变成与政府的对抗。为应对群体性事件,我国各级政府已经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社会成本,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如何科学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如何有效预防与消减群体性事件的责任,是当前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问题。 本人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学理性思考,结合大量的生动的案例,在理论上做出分析和探讨。在我的论文中,从理论上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性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再此理论基础上,对我国群体性事件成因从实践角度进行了分析,又结合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以期对预防和处置我国群体性事件起到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政府 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1.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及性质8-15
  • (一) 群体性事件的定义8-9
  • (二)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9-11
  • (三)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11-15
  • 二、群体性事件的成因15-20
  • (一) 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15-16
  • (二)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脱节16
  • (三) 信仰缺失,缺乏精神敬畏16
  • (四) 社会流动性减小,阶层固化显现16-17
  • (五) 群众权利意识觉醒与权利表达机制缺失相矛盾17
  • (六) 法治意识淡漠和法律缺位17
  • (七) 社会心理因素对群体性事件推波助澜17-18
  • (八) 政府政策存在偏差、少数干部素质偏低18-19
  • (九) 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19-20
  • 三、政府在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20-28
  • (一) 通过国家行为培育现代公民意识20-21
  • (二) 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基础性制度21-25
  • (三) 强化政府自身能力25-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0
  • 后记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秦建;;正确认识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3期

2 张勇;;农村基层权力“悬浮”之本源与解决路径[J];理论视野;2010年09期

3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陈晋胜,介新玲;群体性事件法治成因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邱泽奇;群体性事件与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705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05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