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与犯罪防控渗透策略

发布时间:2017-08-27 21:40

  本文关键词: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与犯罪防控渗透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动因 平衡 作用力 受容体 渗透


【摘要】: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研究是将犯罪现象中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即社会受容体与社会作用力进行细致分析,了解犯罪成因的深层社会机理。犯罪的控制在于两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即会诱发犯罪失控。解决当前犯罪控制不力应该从平衡体系着手,纠正受容体与作用力两大系统中不利于体系平衡的因子。当前犯罪控制不力是由于媒体形成的不良舆论氛围、公众容忍心理失衡、警务人员自身不适当行为激起社会抵触情绪等社会受容体与作用力失衡引起。要成功有效的控制犯罪,孤立的或片面的采取某一方面的措施都是不行的,而应该采取全方位的“渗透策略”。 本文除引言外,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动因论,旨在构建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理论框架,在第一节阐明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基本观点,将影响犯罪的动因要素归纳为两大体系:社会受容体与社会作用力。在社会受容体中研究犯罪人意识、公众容忍度、媒体态度、公众配合意识等意识体,在社会作用力中研究专门机关行为和公众排斥犯罪行为。本部分第二节逐一对各个动因要素进行描述,其中包括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中比较新颖的亮点:犯罪人意识的研究进路、公众容忍度的数值量化、媒体态度的导向模式、社区警务防控体系的一项群众调查、非传统安全威胁下的警务模式等。 第二部分是失衡论,在第一节阐明犯罪社会动因相互平衡、相互作用的哲学基础,在第二节着重分析各个动因失衡的原因,以及各个动因相互影响、联系的关系,包括媒体态度失衡的五个命题、公众容忍度失衡的两个极端表现、专门机关防控活动的邻里困境和盲区困境、类似“钓鱼事件”的执法不当诱发公信危机等等,最后得出造成犯罪失控或者犯罪防控不力的成因在于各个动因失衡而引起的犯罪平衡体系整体失衡。 第三部分是渗透论,是整个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应用于犯罪防控策略制定的方法论部分。本部分设计了“犯罪失衡成因层级图”与“动因作用比例图”,提供了一个分析犯罪失控成因与制定针对性渗透策略的方法步骤。并试举一例说明犯罪防控的渗透思维如何运用。
【关键词】:社会动因 平衡 作用力 受容体 渗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部分 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10-29
  • 一、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概述10-14
  • (一) 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基本观点10-11
  • (二) 社会受容体是社会信息的意识反映11-12
  • (三) 社会作用力直接影响犯罪控制体系的形成12-13
  • (四) 制定防控策略的动因平衡点13-14
  • 二、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动因要素14-29
  • (一) 犯罪人意识的作用及研究进路14-16
  • (二) 公众犯罪容忍度的作用及数理量化16-19
  • (三) 媒体态度的导向值及正负模式19-21
  • (四) 公众配合意识的聚焦:对抗情绪21-24
  • (五) 专门机关打、防、控犯罪体系与实证调查24-27
  • (六) 公众对犯罪的排斥行为27-29
  • 第二部分 动因失衡与犯罪防控不力29-41
  • 一、两大体系相互作用的哲理与实证29-33
  • (一) 社会受容体的哲学基础与例证29-31
  • (二) 社会作用力的哲学基础与例证31-32
  • (三) 社会犯罪指标:变化着的平衡机制32-33
  • 二、动因失衡分析与犯罪失控原因33-41
  • (一) 犯罪人意识失衡33-34
  • (二) 公众犯罪容忍度失衡的两个极端34-35
  • (三) 媒体态度失衡的五个命题35-37
  • (四) 公众配合意识失衡37
  • (五) 专门机关打、防、控活动失衡37-40
  • (六) 公众排斥犯罪行为失衡40-41
  • 第三部分 失衡分析图谱与渗透策略制定思维41-47
  • 一、犯罪失衡层级成因图41
  • 二、动因比例分析图谱41-43
  • 三、渗透策略制定思维43-44
  • (一) 大宏观渗透策略43
  • (二) 渗透思考方法43-44
  • 四、试例:渗透策略运用44-47
  • (一) 发挥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教化作用44-45
  • (二) 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与社区警务的渗透作用45
  • (三) 发挥警务人员自身的教育作用45-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关于城镇社区警务与防控体系的调查问卷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远煌;;犯罪解释论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趋势——社会反应与犯罪关系论要[J];法学家;2004年05期

2 吕雪梅;;情报主导警务模式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吴开清;国外警察、媒体与犯罪的关系简析[J];公安研究;2003年08期

4 谢勇,田健夫;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与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尹军;试从现代警务改革角度谈犯罪控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张晓东;;大众传媒与刑事侦查互动关系分析[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7 赖继;;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小城镇治安困境与出路[J];学理论;2009年08期

8 王知津;樊振佳;;信息,

本文编号:746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46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1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