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利益博弈与权利抗争:农村失地妇女的维权行为与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3:38

  本文关键词:利益博弈与权利抗争:农村失地妇女的维权行为与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妇女 土地权益 维权 抗争


【摘要】:近年来,围绕着集体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产生的纠纷正日益凸显,甚至因此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对抗甚至是冲突。农村妇女(主要是出嫁女)土地权益纠纷正是其中一类。其实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由来已久,但是自问题产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近几年更是频频出现农村妇女上访维权的案件,无论是对于政府的维稳压力还是对于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不小的影响。作为诸多利益群体的一个,农村失地妇女维权的源起及其过程,实际上能够反映出我国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反映出我国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各个利益群体的行为逻辑和心态以及中国在社会急剧转型中所面临的矛盾的特征等等。所以,通过对农村妇女维权行为的分析,不单单能够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助于理清政府部门、利益受害群体、利益相关群体、社会组织等等在此类社会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明晰要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所面临的困境。本选题主要试从冲突论的视角和政治社会学的理论,来分析作为女性的土地权益受损的农村妇女维权的源起、在维权过程当中所采取的行动、维权过程中与各种社会团体的互动关系和利益博弈以及这一群体维权行为的特征。本研究主要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以及观察法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形成本研究的研究资料基础,并运用“过程——事件”、“理解”、“移情”以及因果关系等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本研究所聚焦的农村土地权益维权妇女的维权行为以及整个维权过程进行阐释和分析,并借助社会学中的行动理论以及冲突理论等理论进行进一步解释和分析。经过对农村失地妇女维权行为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农村社会性别制度、传统习俗、土地制度以及基层治理制度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次,农村失地妇女的维权行为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抗争性,部分妇女的抗争目的甚至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利益诉求,而是追求某种价值如公平正义。而且在维权过程中,维权妇女在不断的博弈和与其他机构群体的互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这是维权行动产生的一项具有一定价值的“副产品。第三,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是我国转型时期存在的一类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从西方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已有理论成果来看,这种社会冲突并非完全是负面的,而是有着一定的积极功能,而“减压阀”的设置能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的累积和社会冲突的破坏力。应当正确看待这类矛盾,从维权的角度切入去解决问题才能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第四,农村失地妇女曲折而长期的博弈和抗争,反映了当下我国社会治理所面临的一种困境,这种困境源于我国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还未完善和成熟,更进一步说,在于现有的治理体系下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在现代化治理体系未能完善之前,地方基于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农村妇女 土地权益 维权 抗争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32;D422.6;D669.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28
  •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0-14
  • (二)文献综述14-21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1-26
  • (四)基本概念界定26-28
  • 一、农村失地妇女土地权益纠纷的现状28-38
  •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概况28
  • (二)土地权益受损的几种类型28-31
  • (三)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31-36
  • (四)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概况36-38
  • 二、失地妇女的利益博弈与维权过程38-54
  • (一)维权行为的源起38-43
  • (二)失地妇女的维权过程及方式43-54
  • 三、失地妇女维权行为的特征与逻辑分析54-61
  • (一)失地妇女维权的利益诉求和维权动机54
  • (二)失地妇女维权方式的路径选择54-56
  • (三)失地妇女维权方式与行为的特征56-58
  • (四)失地妇女利益博弈与权利抗争的社会功能和意义58-61
  • 四、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应对行为分析61-65
  • (一)措施及其逻辑61-62
  • (二)应对的后果62-65
  • 五、讨论与结语65-69
  • 参考文献69-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丁川;梁雪梅;陈志华;;医患矛盾中患方非理性维权行为原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年04期

2 邵宇新;农村消费者如何向消协投诉[J];湖南农业;1999年09期

3 段钊;;刑游离于犯罪边缘的过度维权行为——论过度维权行为犯罪化[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4期

4 沈志民;;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5 祝天智;;政治机会结构视野中的农民维权行为及其优化[J];理论与改革;2011年06期

6 尹卫国;;维护民工权益 要严惩逃逸老板[J];就业与保障;2005年Z1期

7 周靖;孙琳琳;;为了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与维权行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Z1期

8 张文君;;上访维权行为的刑法性质[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03期

9 赵丽涛;;公共空间、现实境遇与艺术表达——女大学生街头维权行为艺术现象研究[J];青年探索;2013年06期

10 沈志民;;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天智;;政治机会结构视野中的农民维权行为及其优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民(作者系中国社会调查所所长);文明的护法维权行为 政府应给予支持[N];西部时报;2006年

2 记者 赖名芳 尹琨;一贯支持权利人正当维权行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3 上海市工商局杨浦分局课题组 上海市工商局黄浦分局 李春燕 陈妙林;职业维权行为初探[N];中国工商报;2013年

4 劳动关系学者 齐水;不应把劳动者维权与社会维稳对立起来[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李英锋;消费者维权咋成了侵权[N];中国质量报;2012年

6 汤啸天;引导公民正确维权也是政府责任[N];解放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亢美 顾一琼;职业打假该不该鼓励[N];文汇报;2006年

8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罗猛;区分正当维权与犯罪的三个判断[N];检察日报;2008年

9 胡喜盈;生产商如何面对“暴力维权”[N];中国工业报;2003年

10 浩瀚;应该怎样看待民企维权[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静;勒索型维权行为的司法认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杨军;刑法视野下的维权行为探讨[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杨焕兵;利益博弈与权利抗争:农村失地妇女的维权行为与过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4 张震宇;非暴力威胁类维权行为的刑事定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5 王萍;刑法视角下过度维权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6 王雪;公民极端维权行为的社会发生机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7 李晓霞;维权出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甘雪懿;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D];辽宁大学;2014年

9 万永生;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4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04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