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17-10-10 05:13
本文关键词: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及其治理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欺凌 形成机制 治理 案例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的高度普及,我国网民通过社交网站参与热点事件互动的积极性高涨。根据《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通过社交网站分享和转发信息的比例高达66.6%,通过微博关注新闻热点事件的比率为75.9%。近年来我国网络空间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信息化核心技术缺失的环境下,网民在互联网活动中的隐私容易泄漏。作为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网络欺凌往往涉及到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等违法行为,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网络道德素养亟待培养。目前,我国网络欺凌事件的发生频次逐年递增,网络欺凌开始向多目标、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向发展。网络欺凌严重侵犯网民的利益,影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与生产生活秩序,甚至危及受害者的生命,网络欺凌的治理迫在眉睫。基于当下网络传播的广泛性,本研究从新闻传播学背景出发,既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法统计公众参与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类型及态度,又采用定性的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欺凌的热点事件,科学地探讨了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介绍了本研究中将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一章介绍了网络欺凌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危害。本章从网络欺凌的概念界定入手,清晰界定了研究的主要对象,对网络欺凌及其现况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分析了网络欺凌的发展特征,总结了网络欺凌现存的多样化危害。第二章是本研究的主体,探讨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第一节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公众参与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类型及态度进行调查统计,通过对问题和数据的具体描述,对形成机制的组成部分进行总结。第二节采用案例分析法,首先对四个网络欺凌热点事件进行了具体描述,后对案例的发生过程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网络欺凌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结合前两节的研究成果,从发生背景、形成条件、传播动因、实施渠道、监管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得出网络欺凌的一般形成机制。第三章探讨的是网络欺凌的治理。本章首先从网络治理的困境着手,提出防治网络欺凌的宏观思路,通过借鉴国外治理网络欺凌的经验,提出了网络欺凌治理的具体路径。而网络欺凌治理的具体路径将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互联网监管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网络社区监管体系、提升信息传播机构的媒介素养四大方面开展进行。
【关键词】:网络欺凌 形成机制 治理 案例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6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1-15
- 三、研究方法15
- 四、本研究创新点15-16
- 第一章 网络欺凌的发生与发展16-22
- 第一节 网络欺凌的发生16-18
- 一、概念的理解和界定16-17
- 二、网络欺凌及其现况描述17-18
- 第二节 网络欺凌的发展特征分析18-19
- 一、虚拟性与真实性18
- 二、群体情绪性与个体避责性18-19
- 三、短暂性和长期性19
- 第三节 网络欺凌的危害19-22
- 一、当事人人格权受到侵犯19-20
- 二、公众道德界限模糊,,社会舆论导向偏差20
- 三、媒体公信力下降20-21
- 四、媒介审判影响司法公正21-22
- 第二章 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分析22-46
- 第一节 公众实施及遭受网络欺凌的类型及态度的问卷调查22-33
- 一、问卷建立和回收数据统计22
- 二、主要调查数据描述22-31
- 三、调查结果分析31-33
- 第二节 网络欺凌热点事件的案例分析33-39
- 一、研究问题的确立33-34
- 二、案例的选择与分析34-39
- 第三节 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39-46
- 一、网络欺凌的发生背景39-40
- 二、网络欺凌的形成条件40-42
- 三、参与欺凌与传播的心理动因42-44
- 四、从线上到线下——网络欺凌的惯性实施渠道44
- 五、缺乏约束力的网络欺凌监管机制44-46
- 第三章 网络欺凌的治理46-57
- 第一节 网络欺凌的治理困境与思路46-49
- 一、网络欺凌的治理困境46-48
- 二、防治网络欺凌的宏观思路48-49
- 第二节 网络欺凌治理的具体路径49-57
-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9-51
- 二、完善互联网监管法规制度,实现国家层面的保障51-54
- 三、建立有效的网络社区监管体系54-55
- 四、提升信息传播机构的媒介素养55-57
- 结语57-58
- 注释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清文;网络时代的政府职能[J];理论月刊;2005年02期
2 李蔚;;网络信息传播与网络话语权控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郑少春;;网络传播与网络管理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11期
4 秦璐;王霞;;浅谈网络爱国主义舆论引导[J];传承;2009年20期
5 李松;;网络考验用人公信度[J];w
本文编号:1004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0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