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重新思考国际关系中的基准时间

发布时间:2017-10-11 05:41

  本文关键词:重新思考国际关系中的基准时间


  更多相关文章: 基准时间 历史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社会 国际体系 现代性


【摘要】: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有着"一套正统的"基准时间(benchmark date):1500年、1648年、1919年、1945年和1989年。笔者认为,国际关系学者需要对这些作为内外参照物的正统基准时间进行质问,对基准时间被确立的方式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对基准时间进行修正,以便能够更好地反应宏观历史中的国际动态。第一部分对建构该学科自我认知的正统基准时间进行质疑。第二和第三部分讨论成为基准时间的资格与原因。我们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社会学研究途径)对基准时间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其标准。第四部分进而建构了一套可以拓宽学科理论与历史视野的修正后的基准时间。我们设计了一种基准时间评级的方式,并针对近期的候选者提出了一种获得基准时间资格的方法,从而对该学科的基本时间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供了更好的启发。一套修正后的基准时间能够帮助国际关系的重心从关注战争与和平的动力转移到关注更为宽广的宏观历史动态上。
【作者单位】: 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关键词】基准时间 历史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社会 国际体系 现代性
【分类号】:D81
【正文快照】: 引言国际关系学的大部分研究与教学都或明或暗地围绕五大基准时间①进行组织:妁1500年———欧洲到美洲和印度洋海上航线的开辟,首次缔造了全球规模的国际体系;②妁1648年———在《奥格斯堡和约》中被编入法典的现代主权观念的产生,并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得到确认并形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吉;;国际政治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初探[J];法制与经济;2006年04期

2 姚勤华;;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3 谢军安;;浅谈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4 张小明;;查尔斯·曼宁与英国学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1期

5 张翠;;从互动理论的视角浅析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日华;;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5期

7 胡宗山;冷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汤光鸿;非传统安全对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新挑战[J];太平洋学报;2004年01期

9 楼春豪;;进攻性现实主义“中国威胁论”的实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彭云;田旭东;;国家意识的发展逻辑与国际关系——兼论东亚国际关系的未来[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应忠;倪世雄;;和谐世界:哲学、理念与现实[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2 邝艳湘;;第三世界国家的安全:矛盾与启示[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3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4 惠耕田;;沟通行动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5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6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7 倪建平;;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8 丁江伟;;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的创新[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9 夏立平;;论21世纪中美印三边关系——用三种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吴乃兵;;批判·综合·超越——安德鲁·林克莱特与国际批判理论创新[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纳兰;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要站在基础主义和反基础主义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叶淑兰 香港浸会大学;从三大国际关系理论看中国的未来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朱立群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原创性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袁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探索通向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阎蔚;伊朗核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N];工人日报;2007年

6 ;国际社会谴责陈水扁挑衅行径[N];人民日报;2006年

7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可金;中国如何应对非洲剧变[N];东方早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汪嘉波;伊朗向国际社会发出和解信号[N];光明日报;2006年

9 廖政军;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N];人民日报;2007年

10 马震;伊朗总统突访核工厂,美称是“挑衅”[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红妮;国际社会理论与英国学派的发展[D];外交学院;2005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杜娟;国际规范的传播:社会化和本土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于海洋;帝国主义批判与世界国家的规范性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8 黄超;说服战略与国际规范传播[D];外交学院;2009年

9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琳;国际关系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汝仕;从不确定性到结构作用[D];外交学院;2008年

3 李扬;当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4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石贤泽;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耿超;国际关系视野中的哈贝马斯商谈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孟庆宝;探析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软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颖;修昔底德的国际关系思想[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谢毅敏;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彭成刚;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历史考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0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010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