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外交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陈毅外交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不仅无愧于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的称号,更以我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而著称。他自1958年起担任外长的14年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凭借其军人般的威武不屈的精神,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广阔天地,把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同时,在风云动荡的国际形势中,在党中央制定的外交战略的指导下,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外交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外交风格,开创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陈毅在外交方面的伟大业绩进行研究,既是对陈毅外交思想的整理,也是对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外交智慧的一次梳理。研究陈毅的外交思想,可以从中汲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外交智慧,从而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综合概括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对陈毅的外交思想、当代价值进行较为系统性、完整性的分析、归纳、综合、总结,得出陈毅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具体外交思想内容等。这样不仅是对陈毅外交思想的一次完整的梳理,而且也是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外交战略的一次系统性的整理,以期为当代的外交思想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为中国特色大国新外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陈毅 外交思想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3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8
- 1.1.1 选题目的7
- 1.1.2 选题意义7-8
- 1.2 研究现状8-10
- 1.2.1 国内研究现状8-9
- 1.2.2 其他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叙要10-11
- 1.3.1 研究方法10
- 1.3.2 论文结构叙要10-11
- 1.4 研究理论依据11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1-13
- 1.5.1 创新点11-12
- 1.5.2 不足之处12-13
- 第2章 陈毅外交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过程13-31
- 2.1 陈毅外交思想的理论渊源13-23
- 2.1.1 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发展13
- 2.1.2 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启迪13-14
- 2.1.3 列宁、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影响14-19
- 2.1.4 对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9-21
- 2.1.5 对近现代西方外交理论的借鉴21-23
- 2.2 陈毅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23-31
- 2.2.1 萌芽阶段:1919年留学到1949年之前24-25
- 2.2.2 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担任外交部长前25-26
- 2.2.3 升华阶段:1958年担任外长到20世纪70年代初26-31
- 第3章 陈毅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31-41
- 3.1 坚决贯彻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思想31-33
- 3.1.1 坚决贯彻党中央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31-32
- 3.1.2 坚持国与国之间平等的外交理念32-33
- 3.2 遵循并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33-36
- 3.2.1 积极稳妥开展同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33-35
- 3.2.2 团结邻国,积极开展同亚非拉等国家的友好关系35-36
- 3.3 发展统一战线思想和坚持实事求是精神36-41
- 3.3.1 陈毅的“统一战线”思想策略及新内涵36-38
- 3.3.2 坚持并发扬了“实事求是”精神38-41
- 第4章 陈毅外交思想的伟大贡献及当代价值41-50
- 4.1 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41-45
- 4.1.1 对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引导作用41-42
- 4.1.2 丰富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内涵42-44
- 4.1.3 开启新型外交模式——“围棋外交”44-45
- 4.2 陈毅外交思想对国际关系友好发展的促进作用45-47
- 4.2.1 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发展友好国际关系45-46
- 4.2.2 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外交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46-47
- 4.3 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47-50
- 4.3.1 与“中国梦”的关系48-49
- 4.3.2 十八报告对陈毅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9-50
- 第5章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泳仁;;传统文化和周恩来的外交思想[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易锐;;刘彦外交思想述略[J];三明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侯德彤;论洋务派外交思想的近代意识[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吴小卫;论新时期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新特点[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3期
5 李颖;孙中山对日本外交思想发展变化述评[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4期
6 高艳萍;简析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历程及其时代意义[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金宝丽;周恩来“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传统文化底蕴[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8 王立荣;谈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转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范炳良,张桂珍;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J];理论学习;2001年03期
10 唐兴铨;邓小平外交思想初探[J];学习论坛;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洪;;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风格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2 宋晓维;傅广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李跃华;;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4 孙洁琬;;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辉;;论邓小平的睦邻外交思想与实践[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6 顾明道;黄武秋;;弘扬周恩来和平发展外交思想 促进地方对外友好交往[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李宏;张桂珍;;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8 于洪君;;邓小平外交思想不断开拓对外工作新局面[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9 刘晓艳;许冠亭;;试论邓小平人民外交思想的实践及其影响[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莉菲;石源华;;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思想[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尹承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邓小平外交思想在继承中开新篇[N];解放日报;2014年
2 任海滨;民国对日外交思想研究的创新之作[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吕莎;为中国崛起提供外交思想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杨成绪;邓小平外交思想浅议[N];光明日报;2004年
5 刘华秋;指导新时期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N];人民日报;2000年
6 戴严;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非关系(上)[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刘积高;邓小平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丰富和发展[N];经理日报;2004年
8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姜安;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历史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朴仁淑;儒家外交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2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罗珍;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常城;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经济外交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任文峰;木户幸一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云筝;宋代外交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佳佳;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D];广西大学;2013年
2 张永利;胡惟德使外期间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方芳;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4 赵雪;邓小平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郝荣;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温娟;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外交思想的哲学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7 槐克腾;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常辉;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9 谭泽轩;江泽民对俄外交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10 马波涛;陈毅外交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01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10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