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南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苏南 城市社区 协同治理 理想模式 社会组织
【摘要】: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在基层层面的体现,旨在加强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的协作,实现共治。城市社区治理为变革社会管理体制提供了实践探索与理论验证,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协同治理并非异质组织各自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不同治理主体彼此功能与结构的嵌入,这一功能的嵌入以不同主体的相对独立性为前提条件。基于此,在国家和社会关系理论、协同论、多中心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国内外发达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提出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协同治理的理想模式:即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明确角色分工,各司其职,在实现对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物业管理为基础的功能性整合机制和参与式预算等具体平台来实现对城市社区的治理。而在社区治理中,建立完善的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机制是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的有力保障。苏南城市社区治理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前总体性社会时期的“单位制”到当前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时期的“社区制”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政府主导下多种社会力量孕育发展、城市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形成以及治理机制加快转型。然而在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问题仍然存在。基于前文所提出的理想模式作为分析工具,结合理论的指导,经过对苏锡常三市城市社区的实证考察,概括出苏南城市社区协同治理存在的若干问题:治理主体结构分化不彻底与角色错位、城市社区治理平台发育不良以及社会参与治理条件不完善。为推进苏南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进程,首先要构建多元化的社区治理主体,转变政府的职能、加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协作、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其次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参与环境,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注重软性约束力量的作用发挥以及完善治理监督体制;最后要构建多样化的运行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创新绩效评估机制、引入多元化市场机制和规范社区人才管理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锋;;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2 李莉;陈杰峰;;协同治理:中国公募基金会与政府之间的现实博弈与关系走向[J];学会;2009年11期
3 杨清华;;协同治理与公民参与的逻辑同构与实现理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伟忠;;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向[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5 杨安华;李民;张伟;;连片特困地区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6 孙萍;闫亭豫;;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3年03期
7 姬兆亮;戴永翔;胡伟;;政府协同治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杨华锋;;协同治理的话语结构谱系与创新路径探析[J];学习论坛;2013年05期
9 李霞;干胜道;;非营利组织文化协同治理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鹿斌;周定财;;国内协同治理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J];行政论坛;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水;;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与中国关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祖荣;;多元化协同治理与社会救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志军;;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5 何水;;从政府危机管理走向危机协同治理[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华锋;;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7 徐祖荣;;协同治理视野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逻辑: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顾昱;陈松;;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协同治理机制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顾昱;;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基于电子政务的协同治理机制及效率分析[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湘雄;毛栩;;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多元主体协同治理?[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周少来;复合协同治理应对城市化挑战[N];人民日报;2011年
2 杨安华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连片特困地区发展须以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破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周锦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化解“戾气”需全社会协同治理[N];文汇报;2013年
4 记者 张克;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同治理论坛举行[N];科技日报;2005年
5 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 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申振东;协同治理凸显社会管理模式创新[N];贵阳日报;2011年
6 记者 宋晖 实习记者 陈曦;多元协同治理促进政府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驻穗记者 姚嘉莉;深圳社会管理 政社协同治理[N];深圳商报;2012年
8 诸巍;官民协同治理:夯实政治文明的基石[N];解放日报;2004年
9 蔡长春;浙江慈溪: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N];人民日报;2012年
10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燕继荣;协同治理才能实现社会善治[N];新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光容;政府协同治理:机制、实施与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艳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谢祥;信息系统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爽;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李桂连;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协同治理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周鹏;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孟建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项航芳;农村流动人口协同治理困境及克服—浙江H村的考察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黄印鑫;协同视角下企业信用治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宋彦宁;环境危机的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汤志强;协同治理视野下的乡村治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莫涵;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宋丽萍;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协同治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2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22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