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心理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 大众化 社会心理 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 出处:《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只有通过大众化,党的先进理论才可以真正转化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力量,并在实践当中发挥出实质性作用。所以,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进行研究,不但具备重大的理论与历史意义,同时还具备相应的现实意义。社会心理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而健康的社会心理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至于病态的社会心理则掣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发展;优化社会心理,构建健康社会心理结构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手段。本文将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视角来观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社会心理对其的影响。首先,运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信息研究、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社会心理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备的价值意义;其次,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当中社会心理因素起到的关键作用,找出其中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阐述利用和谐健康社会心理效应的积极影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当代中国新形势新挑战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备的社会心理优化价值,从而给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必要的措施支持。
[Abstract]: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Comrade Hu Jintao at the 17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he Party's advanced theory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real power to transform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in practice. It is not only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he healthy social psychology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s for the morbid social psychology, it hinder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he optimiz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soci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means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Political science and other perspectives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social psychology in the process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First,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formation research.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have expounded the main contents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nd the valu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Marxism popularization;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key role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nd finds out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Final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lue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optimization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llenge of contemporary China by using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harmonious and healthy society to strengthen the belief of Marxism. Thus to achiev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support.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茂莉;影响现代社会心理的诸因素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张艳玲;社会心理稳定与社会稳定[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王继荣;从“五项因素公式”看社会心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03期
4 赵本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极社会心理透视[J];内部文稿;2001年24期
5 白士萍;若干不健康社会心理的矫正与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界;2004年04期
6 王月光;;发挥文化功能 调整社会心理[J];理论学习;2006年08期
7 樊金山;;非直接利益冲突与社会心理优化[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2期
8 李德周;;注重建设和谐的社会心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05期
9 王杰;;社会心理优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10 徐静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社会心理路径[J];前沿;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均;陈旭;;中国转型时期公民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研究(I)[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万涛;;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关注社会心理[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3 田步双;;试析当今国企工人的社会心理[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汤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社会心理[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时勘;;危机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纪念卫生防疫体系建立50周年暨公共卫生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何佳讯;;品牌资产测量: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视角的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沈杰;;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心理[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8 车文博;;当代中国大陆人社会心理的特点及其走向[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孔陆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开的一道难题——按要素分配中的公平正义观及一种社会心理的矫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訾非;;完美主义研究的社会心理视角[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肖畅;从社会心理着手化解执法冲突[N];长江日报;2013年
2 石伟;运用社会心理学阻击非典[N];光明日报;2003年
3 毕舸;心理危机引发社会问题[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汪 挺;社会心理失衡的消解“偏方”[N];中国商报;2005年
5 辛允星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汶川“5·12”地震灾区社会心理考察记(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马宝和;社会心理与社会管理[N];鞍山日报 ;2011年
7 中共长治市委党校 暴伟晨;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心理救治[N];山西党校报;2013年
8 宜宾学院 何奎莲;建立社会心理 救助疏导机制[N];光明日报;2013年
9 沈杰;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心理之嬗变[N];北京日报;2005年
10 宋惠昌 李建华 成伯清 李伟民;走出“社会性的二难困境”[N];北京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静;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中的社会心理变动(1978-1984)[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婷婷;科技创新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邹滨;论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3 余玖珍;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失衡与引导[D];中南大学;2003年
4 潘梅;社会心理—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谷岩;论转型期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的双重变迁[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虹;利益冲突视域下社会心理失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李佩函;涉疆谣言产生与传播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8 刘瑾;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心理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9 黄麓熹;当代雅加达青年流行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10 解晓燕;扎根理论视阈下城郊失地农民城市社会心理融入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58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5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