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意识形态终结”问题

发布时间:2018-01-23 20:48

  本文关键词: 意识形态 终结 利益 中国 出处:《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意识形态终结"是具有隐蔽性的政治口号,持该论见者试图通过列举国家间传统意识形态对立日渐消弭的事实,来强调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的主导性和优越性,然而,这些论断往往忽略了意识形态背后应有的利益差异,忽略了新兴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平等发展诉求。本文认为意识形态发展的半个世纪以来,有着不同的形态和表现特征,在新时期下也并没有"终结",各种矛盾依然突出,中国要在"十三五"发展时期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以"共同体"意识超越狭隘的思想对立,以"合作共赢"理念平衡各方利益关切,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Abstract]:"the end of ideology" is a covert political slogan, and the theorists try to enumerate the fact that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tagonism between countries is gradually eliminated. To emphasize the dominant and superiority of the West in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owever, these conclusions often ignore the interests behind the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Ignoring the legitimate concerns and equal development demands of emerg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different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last half century, and there is no "end" in the new period. 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are still prominent, and China should handle a series of major relations well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ranscend the narrow ideological opposition with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nd balance th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of all parties with the concept of "win-win cooperation." Actively respond to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基金】:北京市2015年社科基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社会心理范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5ZXC0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5M5712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
【正文快照】: “意识形态终结”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民主的普遍化”(1)。一般而言,西方学者认为始经由欧美发端的一种政治思潮,它以经济自由民主的社会终结了意识形态,原先国家全球化持续深入为现实依据,以追求“全人与阶级之间的武力冲突将不再出现,而新的类价值”为发展目标,主要批评社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关福;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中国发展的机遇[J];和平与发展;2000年04期

2 宏量;经济全球化观察[J];当代思潮;2000年03期

3 陈德照;经济全球化:实质、规律、特征、误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2期

4 袁智兵;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经济全球化对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影响[J];当代世界;2000年09期

5 张晓忠,刘忠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性质与未来社会主义发展趋势[J];理论探讨;2000年05期

6 孟国碧;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是控制核心经济主权[J];理论探讨;2000年05期

7 肖巍,钱箭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安全的体制应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8 张瑞业;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命运[J];齐鲁学刊;2000年06期

9 林其屏;经济全球化的哲学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10 马峰成,李新曦;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社会主义前景[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隋映辉;;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骥;;经济全球化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3 倪元辂;;以开放心态面对经济全球化[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佟玉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与经济全球化[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许卿;;经济全球化带来发展新机遇[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姚君泽;;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因应对策[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7 刘玉宝;;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与我国的对策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王文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昌明;;经济全球化与引智国际化[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10 袁德峰;;“三个代表”思想与经济全球化[A];“三个代表”与历史唯物主义[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经济全球化的双面效应与因应对策[N];中国企业报;2001年

2 陈甬军;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市场化[N];福建日报;2001年

3 ;全面认识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N];经济日报;2003年

4 郝立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5 张宝珍;什么是经济全球化?[N];人民日报;2000年

6 王德迅 谈世中;在经济全球化中争取有利地位[N];人民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王敏;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N];学习时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擎 赵人伟 黎诣远;直面经济全球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9 董伟;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发展[N];人民日报;2007年

10 马绍孟;经济全球化时代怎样进行领导[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马腾;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看经济全球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范爱军;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D];山东大学;2005年

5 宋群;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赵景峰;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董岩;经济全球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赵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马峰成;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登文;经济全球化与后发资本主义国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合俊;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2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朱研;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今日经济全球化[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赵本涛;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张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春兰;经济全球化及对中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玉英;生产交往与经济全球化[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刘申时;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王敏;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刘伟;时事教学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8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58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