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团结与民族国家之间——现代世界体系中的劳工阶级
本文关键词: 劳工阶级 现代世界体系 国际团结 民族国家 统治策略 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劳工阶级及其反抗运动,因此需要我们从现代世界体系的视野来理解这一过程。作者以现代世界体系中的劳工阶级与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过程为基本线索,致力于揭示民族国家整合劳工阶级从而阻碍劳工阶级形成国际团结的主要逻辑。首先,现代世界体系虽然在劳动分工过程将劳工塑造到相近的位置上,也就是从劳动力市场中赚取工资性收入的雇佣劳动者——劳工阶级,但是现代世界体系也导致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其次,民族国家的形成将劳工阶级分散到相互分割的政治地理空间之中,不仅民族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会加深劳工阶级的国别差异,而且民族国家的统治策略也会促使劳工阶级积极向民族国家靠拢,从而与民族国家整合在一起。再次,现代世界体系中劳动力商品化的压力和民族国家在劳工阶级内部制造的裂痕,促使劳工阶级不得不主动远离国际团结转而进行界限划分,否则就不可能适应现代世界体系。最后,现代世界体系的维系恰是以劳工阶级的分裂为前提的,所以劳工阶级国际团结的实现必须以现代世界体系的改变作为基本条件和构成元素。
[Abstract]: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ism created the working class and its resistance movement around the world. Therefore,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is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The author tak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orking class and the nation-state in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as the basic clue. It is committed to reveal the main logic of the nation-state integration of the labor class and thus to prevent the labor class from forming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First,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although in the process of division of labor, portrays labor in a similar position. That is, the wage earners who earn wage income from the labor market-the working class, but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also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nation-state. Secondly.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state distributes the working class into the political geographical space of mutual division, not only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between the nation-state will deepen the nat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working class. Moreover, the ruling strategy of the nation-state will also urge the working class to draw close to the nation-state actively, so as to integrate with the nation-state. The pressure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abor force in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and the cracks created by the nation-state within the working class urge the working clas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away from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nd to carry out demarcation. Otherwise, it would not be possible to adapt to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Finally, the maintenance of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is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of the working class must take the change of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as the basic condition and constituent element.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研究项目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MZD004)的支持
【分类号】:D81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代以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全球化进程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而同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相伴随的现象则是雇佣劳动者的规模越来越大、地理分布越来越广,换言之,无论资本主义扩张到何地,它都会在当地制造出以出卖劳动力赚取工作性收入的劳工阶级。虽然劳工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龙;21世纪民族国家的命运[J];东南亚研究;2001年06期
2 斯托辛格;蔡鹏鸿;;民族国家剖析[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3期
3 刘泓;;欧盟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J];党政干部文摘;2005年03期
4 黄晓武;民族国家与全球化[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2期
5 刘曙辉;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困境及未来趋势[J];前沿;2003年08期
6 李景铭;民族国家的类型划分[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7 张向阳;经济全球化下的后民族国家治理结构——简论哈贝马斯民族国家政治理论[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8 胡为雄;民族国家与全球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胡为雄;民族国家与全球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10 万光侠;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国家问题研究的力作[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谢文庆;;殖民体制之后的东南亚:民族国家及其不同政见者(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韩琦;;为什么独立后的西属美洲没有建成统一的联邦国家?[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杨纪武;;一个毫无国家民族情感者的妄言——评茅于轼《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4 刘拥华;;游离的全球化与全球化政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章润;民族国家体系的生命力[N];法制日报;2009年
2 明浩;民族国家——“现代性”下的魔鬼“园丁”[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牛锐 整理;民族国家建构应优先于民主制度完善[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李明浩;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李云龙;关注:21世纪民族国家的命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卢露;区隔化制度的失败和民族国家的胜利(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明浩;辛亥民族观的局限性及其超越[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杨晓萍;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认同的危机[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刘力达;民族国家难解世界民族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刘中民;伊拉克乱局将引发中东民族国家版图变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震;美国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1776-1867)[D];吉林大学;2013年
2 阿嘎佐诗;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全球化对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2 白霞;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羽雅;试析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关系中的悖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4 卓旭春;论全球化时代的非政府组织[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石忠祥;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德洋;当代世界体系下的美国霸权危机[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7 佟通拉嘎;“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和平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隽毅;世界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大国崛起的模式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9 张俊平;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璐;试论反体系运动的变化及其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6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6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