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俄关系再探:“伙伴”而非“同盟”

发布时间:2018-01-28 23:46

  本文关键词: 中俄关系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投票 中俄政治合作 中俄经济合作 中俄军事合作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国际关系中两极格局的瓦解导致了一个多级化格局的出现,从而诞生了诸多能够与美国、俄罗斯相抗衡的新兴大国,这种力量的格局可以归功于中国。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大,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了全球三大主要力量之一,而且在核武器与科技领域的进步都让中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行为体,以至于可以抵制来自任何力量的威胁与挑战。因而,许多国家开始寻求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并且签订相关贸易协定。而在这些国家中,俄罗斯宣布"向东看"。对俄罗斯来说,中国可以弥补其因受到来自西方经济制裁所产生的金融损失,也能加强俄罗斯在亚洲的地位。本文就致力于探究俄中的"伙伴"而非"同盟"关系。为了发展双赢关系,国家间必须相互理解。我想探索为什么俄中之间有利可图的关系会成为伙伴关系而非同盟关系?如今,我听到一些来自美国和欧洲学者的观点说:俄中之间已经成为同盟并且反抗美国与欧洲,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为了弄清"伙伴"与"同盟"之间的差异,我将对每个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俄罗斯与中国的敏感问题的投票表决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所使用的信息均来自于联合国安理会主要峰会及双边政治、经济合作所产生的关键决议。我还考察了俄罗斯与中国在过去10年的关系,包括:从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维度去探索这些国家的关系。
[Abstract]: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bipolar patter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a multilevel pattern, which gave birth to many emerging powers that could compet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is power pattern can be attributed to China. China's influence in the world is very great.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power have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forces in the world. And advances in nuclear weapons and technology have made China a huge actor that can resist threats and challenges from any force. Many countries are seeking to establish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sign related trade agreements. Among these countries, Russia has declared "look eastward." for Russia. China can make up for the financial losses it has suffered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sanctions imposed by the West. It can also strengthen Russia's position in Asia.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exploring Russian-Chinese "partner" rather than "alliance"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develop a win-win relationship. Countries must understand each other. I want to explore why the prof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becomes a partnership rather than an alliance. Now, I have heard some scholar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say that Russia and China have become allies and rebelled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I think this is the wrong view.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rtners" and "allies," I will study the voting of each country on Russia and China on sensitive issues in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he information used in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key resolutions emanating from major UN Security Council summits and bilate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 also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over the past 10 years, including: from the economy. Political as well as cultural dimension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untrie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2.3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泽;对世纪之交中俄关系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2 王郦久;新起点 新任务——对新世纪中俄关系发展的再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7期

3 谢本书;著名学者陈复光与中俄关系史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李涛;中俄关系的基础与前景[J];理论导刊;2001年03期

5 张宗海;早期中俄关系史研究有新突破[J];西伯利亚研究;2002年02期

6 倪孝铨;中俄关系发展的新里程碑[J];和平与发展;2003年03期

7 刘凯,高宝琴;“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俄关系的影响[J];理论学习;2003年11期

8 钱文荣;中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和平与发展;2004年01期

9 安兆祯;不同视角下的中俄关系——俄罗斯如何看俄中关系[J];西伯利亚研究;2004年03期

10 阎学通 ,周方银;对5月4日中俄关系预测的检验[J];世界知识;200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明;;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成;;制度累积与中俄关系的中长期前景——兼论中国未来对俄战略取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冯青淑;;共同利益与中俄关系的和平发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丁明;;从“正常化”走向“睦邻友好”——1989—1992年中苏(俄)关系简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清河;“中俄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国际学术讨论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记者 杨政;世界发展需要友好的中俄关系[N];光明日报;2012年

3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孙长栋 本报记者 陆益峰;2013:中俄关系“政热经不冷”[N];文汇报;2013年

4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冯玉军;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N];人民日报;2013年

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季志业 采访整理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施晓慧 张晓东 林雪党 谢亚宏;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更强动力[N];人民日报;2013年

6 钟声;开启中俄关系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3年

7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 王海运;中俄关系将全面深化[N];东方早报;201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冯绍雷;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意义和挑战[N];东方早报;2013年

9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推动中俄关系迈向更高水平[N];人民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岳连国;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史亚军;多边框架中的中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海霞;冷战后中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黄登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5 马富英;中俄关系中的边疆安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崔宪涛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馨艺;普京执政以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前景[D];延边大学;2015年

2 张倩;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俄关系[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思雨;俄罗斯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研究(2012-2015)[D];吉林大学;2016年

4 于也;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俄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闫竹芳;《21世纪中期金砖五国与俄印中三国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趋势以及中俄关系》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6 Ryzhikov Alexey;中俄关系再探:“伙伴”而非“同盟”[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申娜;冷战后中俄关系发展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新宇;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形势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9 昝峗;普京执政期间中俄关系发展历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郑国;普京执政时期的中俄关系[D];延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1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71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