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琉关系变迁看东亚国际法秩序的嬗变
本文关键词: 东亚 中琉关系 国际法 日琉关系 法秩序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于明清两代中琉两国交往情况的梳理与回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东亚地区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传统国际法秩序的体系是如何长期维持并有效运作的,以及这一模式的维持与运作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动因。而日本入侵导致琉球的覆亡,作为东亚地区新旧国际法秩序嬗变的重要节点,宣示了传统的中国中心的封贡体系的国际法秩序终于开始崩溃;中华文化圈内的各国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中终于被裹挟进入了西方近代殖民主义的国际法新秩序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日本是如何积极融入,并充分运用这一新的国际法秩序,实现其称霸东亚的野心;而中国又是如何因应这种变局,由颟顸懵懂的错愕到被迫无奈的适应的转变。回顾东亚地区新旧国际法秩序的嬗变历程,对于解决目前国际关系的一些纷扰,改良甚至是重构一个更为合理的国际法秩序具有重要的史鉴意义。
[Abstract]:Through combing and reviewing th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Ryukyu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 can see more intuitively how the system of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law order in East Asia,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model, has been maintained and operated effectively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huge economic interests and national security motives behind the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of this model, and the Japanese invasion led to the collapse of Ryukyu, as an important nod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old and new international law order in East Asia. The international law order, which declared the traditional centerpiece system in China, finally began to collapse. The countries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ircle were finally coerced into the new international law order of modern colonialism in the West in the context of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 In this process, we can see how Japan has been actively integrated. And make full use of this new international law order to realize its ambition of dominating East Asia; And how does China respond to this change, from a consternation of stupidity to a change of forced adaptation. Looking back at the evolution of the old and new international law order in East Asia,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some of the current troubl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mproving or even reconstructing a more 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law order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831;D992
【正文快照】: 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向东远眺,有一列蜿蜒排开的群岛,数百年以前,那里是古国琉球。回望历史,政治上,琉球是我国明清两代最忠诚、最殷勤的属国;经济上,琉球是沟通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各国交通、贸易的“万国津梁”(1);文化上,琉球推崇中华衣冠、儒学经典,俨然“守礼之邦”(2)。然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欣;;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法体系[J];教学与研究;1958年01期
2 英涛;;从几个基本概念认识资产阶级国际法的真面目[J];国际问题研究;1960年01期
3 刘志云;;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的三次联结及其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一心;;资产阶级国际法批判四——资产阶级国际法在干涉问题上说明了什么[J];国际问题研究;1960年04期
5 Д.列文,黄柱石;国际法的现代发展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6 马新民;试论国际法上的不承认原则[J];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7 刘鸿烈;试论“一国两制”共同开发方针的国际法意义[J];理论与当代;1994年Z3期
8 严敏;;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试析以色列隔离墙政策的合法性[J];理论观察;2008年01期
9 胡大牛;;略谈“建国”——国际法角度的分析[J];探索;2010年01期
10 钟振明;;美国政府“反恐战”政策对国际法的消极影响[J];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继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房广顺;高宁;;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国际法[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凯;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赵振斌;论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国际法依据[D];青岛大学;2006年
3 郝梦飞;扩大的“武力边界”[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483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8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