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苏联模式

发布时间:2018-02-28 13:05

  本文关键词: 《论我国革命》 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科技革命 出处:《哲学研究》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17年资本主义在俄国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所需条件,但是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布尔什维克从俄国实际出发,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曾经对苏联的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技术有了革命性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最重要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要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出相应改变,斯大林模式丧失了历史合理性。发动改革告别斯大林模式是必然的,以什么方式告别具有偶然性,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新科技革命没有终结社会主义,相反,它为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前景。
[Abstract]:In 1917 , capitalism in Russia has not been fully developed , Russia does not have th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 but the class struggle is very fierce . Bolshevik has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oviet Union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03;D7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明;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J];俄罗斯研究;2003年01期

2 肖枫;;斯大林问题之我见[J];俄罗斯研究;2005年04期

3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关系辨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任圣清;;斯大林功过论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马龙闪;;再论所谓的“重评斯大林思潮”[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04期

6 吴恺;;斯大林民族实践中的失误及对苏联解体的影响[J];学习月刊;2008年22期

7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J];探索与争鸣;2010年02期

8 孙利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02期

9 周文;;斯大林对苏联建设的影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10 程剑光;;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文化[J];黑龙江史志;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程;;怎样评价斯大林以及“斯大林模式”问题[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马晓亮;;从斯大林模式影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C];2011年

3 赵峥;;浅析斯大林模式[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4 姜昕;;斯大林新闻思想评析[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5 王小军;;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及其争论[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武国友;;我国为什么放弃“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决策而宣布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陈章亮;;社会主义新路线图的形成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刘书林;;正确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9 栾文莲;;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评析苏联解体[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阎志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穗明;对斯大林模式的崭新审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肖 枫;斯大林问题之我见[N];学习时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陆南泉;有关斯大林模式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思考[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陆南泉;六十年后再评斯大林[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左凤荣;怀念恩师姜长斌教授[N];学习时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陆南泉;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是怎样推行到东欧各国的?[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曹普;从社会主义的三个“公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北京日报;2008年

8 赵可金;和平发展道路:模式的突破[N];学习时报;2009年

9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重构苏联解体研究的中国议程[N];东方早报;2011年

10 肖枫;中国实行的是独具特色的多党制[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国宏;列宁斯大林文化革命思想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吕卉;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D];吉林大学;2010年

4 秦正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新民;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7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丹丹;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田黔伟;苏联斯大林式政治权力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刘亚琼;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启示[D];长安大学;2015年

4 吴洪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赵嫱;斯大林人才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妮;斯大林社会主义农业思想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媛;苏共早期政党合作观的嬗变[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王璇;斯大林军事安全外交战略思想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彭成刚;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历史考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罗淇锋;斯大林外交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7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547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