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国际关系中的逆向公众舆论
本文关键词: 公众舆论 逆向公众舆论 公共外交 出处:《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众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客观、适度地反映社会存在的公众舆论即正向公众舆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带有偏见或错误认识的公众舆论即逆向公众舆论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公众参与国际问题讨论意识的增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公众参与国际事务讨论的便捷,使得公众舆论对国际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所关注的就是涉及国际关系的逆向公众舆论。
[Abstract]:Public opinion is a kind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which objectively and appropriately reflects the existence of society. Public opinion, which reflects the existence of society with prejudice or misconception, that is, the reverse public opinion acts as an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war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discussion of international issues is enhanced. The convenie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public opinion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
【分类号】:D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明;培育国际问题研究的精英舆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Z1期
2 王卓君;公众舆论的政治社会学解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特君;关于当代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定位问题的两点思考[J];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2 蔡拓,唐静;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定位与维护[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杨供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的时代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05期
4 苏浩;地区主义与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J];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于贵明;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集团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05期
6 付立华;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良性互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学保;新安全观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1期
8 沈文辉;朝核危机的外因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曹颖苹,梅建明;对恐怖主义概念与成因的初步分析[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齐琳;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国新;;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及其在周边关系中的运用[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税举;何彬;付广智;李如松;周百昌;;印、巴核武器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安全形势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克敏;泛珠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岳汉景;文化影响外交政策的机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年
4 杨春平;国家技术安全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沟通行动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7年
6 慕永鹏;中美印三边关系[D];外交学院;2006年
7 刘宗义;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D];外交学院;2007年
8 李传军;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辛伟;利益双刃剑[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书浩;论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制度[D];山东大学;2007年
2 肖敬森;非传统安全与危机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丽;中美安全观:差异及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4 吴周强;论新时期政府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引导公众舆论[D];四川大学;2007年
5 耿德举;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管辖权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志刚;冷战后日美军事同盟的“新发展”与东亚安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杨晓虎;论国际政治资源对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7年
8 汪青长;论行政法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D];四川大学;2007年
9 崔显星;试论中韩建交对两国国家利益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7年
10 王林;公益诉讼初论[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盛宁;世纪末·“全球化”·文化操守[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红;;试析国际关系中的逆向公众舆论[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548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54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