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以2002与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
本文选题:政治参与 切入点:接触型参与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2002和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对于政治参与的不同面向,诸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并不一致。教育会抑制投票参与,促进接触型、沟通型和抗争型参与;与收支相抵者相比,入不敷出者在选举以外的三类参与中都表现得更为积极;对选举公平性及其功能的负面评价会抑制选举参与,但对其它参与则有一定助推作用;民众感知到的参与渠道越丰富,就越会积极参与投票,反之则可能参与抗争;公共服务评价越高,越少参与抗争行为。基于此,教育程度的提高、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民众对现有参与渠道及政府公权力运行状况的偏低评价,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十年间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变迁的发生机制。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包括选举在内的多样化参与渠道以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应当是政府化解抗争行为、遏制群体性事件激增势头的应对之道。
[Abstract]:By using the data of 2002 and 2011 two waves of national sampl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Education will restrain voting participation, promote engagement, communication and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outcomers, those who can not make ends meet are more active in the three kinds of participation except the election, the negative evaluation of the fairness and function of the election will restrain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election, but it will help the other participation to some extent. The richer the channels of participation perceived by the public, the more active they will participate in voting, and vice versa; the higher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service, the less participation in protest behavior. Based on thi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bett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widening of the income gap and the low evaluation of the existing channels of participation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public power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citizens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narrow the income gap. Perfecting the diversified participation channels including election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 should be the way for the government to defuse the protest behavior and curb the surge of mass incident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公民政治价值观的实证研究”(16AZZ003)
【分类号】:D62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唐镖;易申波;;当代我国大陆公民政治参与的变迁与类型学特点——基于2002与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6年05期
2 郑建君;;个体与区域变量对公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基于8506份中国公民有效数据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6年05期
3 吕催芳;;大学教育如何影响政治参与?[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4 肖唐镖;余泓波;;农民政治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五省(市)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郑建君;;政治信任、社会公正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一项基于625名中国被试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年06期
6 肖唐镖;刘英;;村务管理中的农民参与——5省市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7 李蓉蓉;;农民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刘晓峰;;乡土政治变迁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来自荃镇的田野调查[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郑磊;朱志勇;;教育是否促进了中国公民的政治选举投票参与——来自CGSS 2006调查数据的证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2期
10 金桥;;上海居民文化资本与政治参与——基于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申波;肖唐镖;;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以2002与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吕书鹏;;不同政府信任类型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第三波ABS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张必春;何凡;;社会互动对居民政治参与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3)的实证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07期
4 麻宝斌;于丽春;杜平;;收入水平、政治社会化与参与意愿——转型期公众政治参与机会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曹蓉;孙有璐;柯素琪;李伟贺;;分配公平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探究[J];人类工效学;2017年03期
6 易申波;肖唐镖;;衰落抑或转型:近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动向——基于3波ABS调查数据的分析[J];探索;2017年03期
7 胡溢轩;;“形式”抑或“实质”:中国基层政治参与的实证分析[J];探索;2017年03期
8 侯江红;刘文婧;;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选举投票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2012年CGSS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02期
9 李倩;;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构建:基于政策、实践与理论的视角[J];中国标准化;2017年05期
10 宋仕平;董登峰;;论乡村社会治理格局的变化与治理方式的转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思纯;;投票率视角下的日本青年政治冷漠现象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2 王思琦;;政治信任、人际信任与非传统政治参与[J];公共行政评论;2013年02期
3 张同龙;张林秀;;村委会选举中的村民投票行为、投票过程及其决定因素——基于全国5省100村2000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4期
4 郑磊;朱志勇;;教育是否促进了中国公民的政治选举投票参与——来自CGSS 2006调查数据的证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2期
5 晏小敏;;新型农业职业需求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金桥;;上海居民文化资本与政治参与——基于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2年04期
7 李蓉蓉;;政治效能感研究的学理基础与现实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佟德志;;政治文化的层次结构与要素分析[J];晋阳学刊;2012年03期
9 王彩波;丁建彪;;社会公平视角下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路径选择——关于公共政策效能的一种理论诠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臧雷振;孟天广;;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经济投票行为研究[J];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634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3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