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社区居民社区依恋感测度
本文选题:武汉市 切入点:保障房社区 出处:《城市问题》2017年04期
【摘要】:从居民的主观感知出发,测度了武汉市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感,在三个层面探讨了居民社区依恋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对比了两类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强度及其动因。结果显示,武汉市保障房社区居民对社区有较强的依恋感,且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比公租房社区居民表现出更强的社区依恋;就其动因而言,社区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社会安全和秩序对公租房社区居民的影响最显著,而社区交往和支持对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影响更突出,社区物质环境的影响次之;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感受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明显,而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和就业环境对公租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感影响更强;在个体特征层面,仅年龄和婚姻状况两项因素与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社区依恋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residents,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community attachment of indemnificatory apartment community residents in Wuhan, 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attachment in three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of indemnificatory apartment in Wuhan have a strong attachment to the community. Comfortable housing community residents showed stronger community attachment than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community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and social security and order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and support on comfortable housing community residents is more promin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material environment is the second. The community attachment and feeling of living conditions, living conditions a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f community residents have obvious effects. However, the living conditions, traffic conditions an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community attachment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mmunity. Only two factors, age and marital statu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munity attachment of comfortable housing community residents.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GL092)——保障房建设的社会空间效应、形成机制与福利测度研究
【分类号】:D66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凯;;“红色维也纳”的保障房[J];南风窗;2014年01期
2 林素珍;;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加快保障房建设[J];人民政坛;2011年07期
3 ;读者来信[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32期
4 李永群;;比利时将大力发展“绿色”保障房[J];共产党员;2011年22期
5 冬天;;中国首例保障房知情权案:用青春赌一套房子,值吗?[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4年07期
6 张磊;;给保障房建设上“三把锁”[J];江淮法治;2012年15期
7 ;三言两语[J];当代广西;2012年08期
8 ;互动[J];中国报道;2011年06期
9 彭劲;燕来宾;;让居者有其屋——武汉市洪山区人大助推保障房建设工作侧记[J];楚天主人;2012年09期
10 ;声音[J];中国人才;2011年2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曲哲涵;失地农民和外来工也应享保障房居住权[N];陕西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陶媛慧;保障房咋分才公平[N];友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丁大伟;西班牙让一流建筑师设计保障房[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康民;通过立法解决保障房根本问题[N];中国保险报;2012年
5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何晓林;“保障房”需要多重保障[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詹长松;保障房建设配套要跟上[N];焦作日报;2012年
7 张冬梅 记者 孟凡明;长春首次专题询问保障房建设[N];吉林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刘燕;给力保障房建设 拓宽民生采购领域[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1年
9 记者 胡键 通讯员 岳宗;确保保障房落实到困难群众[N];南方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邓明 白培生 通讯员 李秉钧 高孝书;宜章破解保障房“终身制”[N];湖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葛斌;上海大型保障房社区治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严晨;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黄橙;城市保障房社区居住隔离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方隆祥;南京市保障房住区养老设施配置有效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郁春芳;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和管理方案探讨[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9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6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