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20:17

  本文选题:中国共产党 切入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66年的历史,我们大致能够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间点,将新中国迄今为止66年的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三十年加以研究。如何对待这两个三十年之间的关系,不仅决定着对新中国66年的整体评价,而且还影响着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回顾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的66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持续探索的66年。在这66年中,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曾强调,这条道路是实现中国梦必须依赖的道路,它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也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习近平的话表明,这条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它的探索、开辟与拓展,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不容割裂。两个三十年虽然在具体的方针、政策上存在较大差别,但其本质都是为了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制度、物质基础,提供了正反两方面宝贵的历史经验,可以说这三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最终开辟出这条现代化道路并不断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基本理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实现了对前三十年的坚持、改革和发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将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入这一道路的总体布局,使其成功地由“两手抓”逐渐提升至“五位一体”。本文基于正王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新中国成立至今66年的发展历程中去厘清中国共产党探索、开辟并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脉络,总结这66年的丰富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增强道路自信。全文共由四章构成,第一章概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第二章厘清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并对这三十年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终开辟所奠定了制度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以及所提供的正王反两方面经验展开论述。第三章则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论述中国共产党开创并全面拓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最后,通过厘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得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开辟与拓展,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程,不能刻意割裂,更不能相互否定。各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主要论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首先,简要清晰地梳理出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轨迹,阐明这条道路并非一朝一夕开创而出,而是经历了长时期的艰辛探索而来,且是一条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道路。其次,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论述这条道路的根本保证、基本内容以及阶段性发展目标。再次,厘清此道路的基本特征,强调这一道路是一条具有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最后,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对比,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与扬弃,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借鉴与超越,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路径。第二章主要论述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苏为鉴”,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首先论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并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此后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其次论述1956年党的八大期间,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带领党中央尝试摆脱苏联模式桎梏,迈出了独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并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最后论述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对这条道路的探索最终走入误区并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些曲折的经历,最终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实现拨乱反正,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可以说,后三十年是前三十年发展的历史必然,没有前三十年的探索,也就没有后三十年的伟大成果。第三章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方面出发,论述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并全面拓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在厘清这一历程中阐述这一道路的总体布局是如何由“两手抓”逐渐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并在这一过程中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果的坚持、改革、发展之处,明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辟与发展是一个长达60多年、接续奋斗的历程。第四章主要基于正确认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出发,首先明确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一道路的探索包括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这三十年的探索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终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宝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对此不能否定。其次明确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成功开辟并不断发展的历史。这条道路也实现了对前三十年的坚持、改革、发展。最后强调要用历史、实践、辩证的观点来正确看待两个历史时期,明确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辟和发展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不能割裂对待,更不能相互否定,否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会走进老路或者邪路,并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对这一道路的坚持和不断拓展,奋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09期

2 尼克·奈特;张明;;重新思考毛泽东[J];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04期

3 孙武安;;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03期

4 夏林;董国强;;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有限开放自由市场政策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02期

5 冯筱才;;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三年中共自由市场政策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02期

6 贾国雄;;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8期

7 逄先知;;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而作[J];求是;2014年15期

8 唐洲雁;;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述评(2004—2014)[J];党的文献;2014年03期

9 方松华;杨起予;;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03期

10 逄先知;冯蕙;;《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主要特点和研究价值[J];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1669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69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