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复合型民主:现实景观及其价值维度

发布时间:2018-03-27 10:54

  本文选题:复合型民主 切入点:协商 出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构建契合中国实际的复合型民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协商与票决相结合的复合型民主在中国有其成长和发展的广阔空间,并已经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然状态。从宏观层面看,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相结合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方略;与宏观层面的设计相比,城乡社区民主、企业民主等领域的民主实践则是协商与票决相结合的复合型民主在中国的微观映射。协商与票决相结合的复合型民主,内含利益尊重的价值,展示相互包容的理念,易于实现合法性建构,对中国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Abstract]: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irection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 to build a complex democracy that is in line with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The composite democracy, which combines consultation with voting, has broad room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has become the real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he combination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vote-determined democracy has always been the basic strategy for the CPC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design at the macro level, The democratic practice in the fields of community democracy and enterprise democrac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microcosmic mapping of the composite democracy in China, which combines consultation with voting. Showing the concept of mutual tolerance is easy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legitimacy and has important value to Chinese democratic politics.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基金】:江苏省哲学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逻辑研究”(201501)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资助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逻辑研究”(201501)
【分类号】:D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浦兴祖;;人大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J];人民政坛;2005年12期

2 ;中国民主政治“增量”[J];领导科学;2007年20期

3 黄明成;;寻求最佳平衡点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李君如;;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J];人民论坛;2008年09期

5 刘世华;;论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国情基础及目标定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张孟魁;胡光;;中国民主政治30年程序化发展的历史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童贤成;罗丽娴;解相锋;;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六十年[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1期

8 马奔;彭宗超;;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的整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9 钟声;;聆听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足音[J];楚天主人;2012年04期

10 郭定平;论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源发展道路[J];政治与法律;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行;崔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及未来路径[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邱芝;;从“可控民主”到“主权民主”——俄罗斯体制转型对中国民主政治构建的启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吴根友;;中国民主政治理想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以近代西方制度变迁史为参照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经济处处长 陈升东;拓宽中国民主政治新路的重大举措[N];南方日报;2012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秦前红;从“两会”看中国民主政治[N];长江日报;2013年

3 刘建军;“两个必须”: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内在要求[N];丽水日报;2007年

4 钟声;聆听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足音[N];人民日报;2012年

5 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 王新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N];光明日报;2013年

6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杨雪冬;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方向[N];文汇报;2012年

7 记者 肖国忠;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几个误解需要纠正[N];光明日报;2009年

8 郑志文;中国民主政治,感受别样风景[N];人民日报;2012年

9 陈芳邋吴小军 吴晶;十七大清晰描绘中国民主政治蓝图[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宋轩;从“三问”于民看中国民主政治[N];解放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霞;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杰;中国民主建设中的政治权力配置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敬侃;萧公权民主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申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宋小磊;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彬;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取向和现实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薛畅;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世界影响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敏妍;论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曾辉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汪静;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杨秀荣;网络舆情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贺椿;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和路径选择[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1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71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