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逻辑原初性

发布时间:2018-04-05 08:28

  本文选题:中国外交战略思想 切入点:“一物两体”性 出处:《国际观察》2017年02期


【摘要】:外交战略思想研究是关于世界大势研究的学问。当代世界大势源自于由世界万事万物的"一物两体"性造就的世界多元共生性。当代世界多元共生性为当代世界大势既开辟了逻辑演绎的原初性,又提供了动力原初性;既开创了全球性共生关系网络结构体系建构的历史过程、全球化演变过程,又让历史跨入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过程。因此,当代世界在寻求全球体系与国际体系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持续打造全球性共生关系网络结构体系公正合理性、包容开放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多维、多层次、复合性凝聚体系的过程。蓄大势要立足于当代世界的多元共生性,谋大势要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审大势要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bstract]:The study of diplomatic strategic thought is the study of the world trend.The trend of contemporary world originates from the pluralistic symbiosis of the world created by the nature of "one thing, two bodies"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The pluralistic symbiosis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not only opens up the original nature of logic deduction, but also provides the motive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world trend, which not only creat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network system of global symbiotic relations, but also develops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History has stepped into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contradiction and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the global system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 contemporary world continues to build a global symbiotic relationship network system that is just, rational, inclusive and ope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multi-dimensional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The process of multilevel, complex condensing system.The general tren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luralistic symbiosi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e general tren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and the general trend should adhere to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殷弘;;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2 段小平;吴苗;;论“和谐世界”理念对中国外交战略的优化[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秦曼;;均势理论与冷战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4 ;“中国模式”合作研讨活动之三 解析中国外交战略变革[J];人民论坛;2009年09期

5 王逸舟;;国际大选年的中国应对——谈“创造性介入”的中国外交战略[J];人民论坛;2012年10期

6 房广顺;;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外交战略总体目标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5期

7 丁咚;;微妙转型的中国外交战略[J];学习月刊;2013年09期

8 顾关福;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外交战略[J];外交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李忠杰;“原则之年”──1994年中国外交战略鸟瞰[J];新视野;1995年01期

10 顾关福;50年的中国外交战略及展望[J];和平与发展;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巧荣;;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张军妮;中国外交战略面临多重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郝雨凡(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中国外交战略要与时俱进[N];国防时报;2010年

3 马小军;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N];学习时报;2013年

4 叶建国 秦旭东;“和谐世界”理念确立中国外交战略转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门洪华;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特点[N];学习时报;2004年

6 本报专稿 薛雨闻;“两会”展现中国新姿态[N];世界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万宇 李博雅 刘歌 林雪丹 李宁 刘慧;秉承亲诚惠容理念 赢得广泛尊重信任[N];人民日报;2014年

8 主持人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中国外交迎来“欧洲季”[N];南方日报;2013年

9 记者 冯璐 黄安琪 张yN;“高铁外交”:中国外交新名片[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康绍邦;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龙彪;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研究:一种双层认知视角的解析[D];外交学院;2008年

2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涛;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凤文;冷战后东北亚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D];延边大学;2016年

3 牛建强;多极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战略选择[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扬;当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5 李季;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观念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的内在逻辑透视[D];山东大学;2007年

7 朱建婷;论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文化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姚瑶;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进[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吴鹏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成就、挑战及对策[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张九安;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略新思路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3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13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