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取向与限度
本文选题:南海问题 + 澳大利亚对外政策 ; 参考:《国际论坛》2017年02期
【摘要】: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是由包括历史与地理、经济与安全、美国与中国、规则与秩序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促动的结果。尽管由于各个方面的局限,它在当前局势发展中只能作为一个次要角色起到某种辅助作用,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给南海问题的管控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对中国来说,硬性排斥澳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特定作用并非理性之道,一味指责澳在南海问题上施加负面影响亦非明智之举,必须把南海问题放在中澳关系的大势之中做出全面考量,把中澳关系置于亚洲共同体建设的大局之中进行重点培育。唯有如此,才能在推动中澳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确保澳大利亚在南海争端中能够成为"合作者"而非"搅局者"。
[Abstract]:Australia'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is driven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history and geography, economy and security,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rules and order.Although it can only play a subsidiar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due to various limitations, it has brought new uncertainties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to a large extent.For China, it is not rational to stubbornly exclude Australia from playing a specific role in regional affairs, nor is it wise to blindly accuse Australia of exerting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must b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in the general trend of Sino-Australian relations, and the Sino-Australian relations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sian Community.Only in this way can Australia, while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ino-Australian relations, ensure that Australia can become a "collaborator" rather than a "spoil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互动视阈下南海问题的疏解路径与管控方略研究”(16AGJ00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研究”(13JZD041)
【分类号】:D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燕辉;杨凯;;南海问题怎么办?[J];南风窗;2010年03期
2 龙心刚;梁东兴;;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东南亚纵横;2010年09期
3 陶连洲;;矛盾与选择: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问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金明;;南海问题:美国从中立到高调介入[J];世界知识;2010年24期
5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6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7 农学谦;;我国南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3期
8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9 李金明;;南海问题:区域外大国介入及其发展态势[J];新东方;2011年05期
10 郑泽民;;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战略考虑与立场转变[J];新东方;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4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鹏鸿;深度观察“南海问题”[N];解放日报;2000年
2 记者 陈成智;两岸南海问题民间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N];海南日报;2009年
3 郑泽民;警惕美国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N];国防时报;2010年
4 郑泽民;图谋介入,,美国引领南海问题大合唱[N];国防时报;2010年
5 郑泽民;菲律宾南海问题表态为何自相矛盾[N];国防时报;2010年
6 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王仪;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博鳌举行[N];海南日报;2011年
7 ;外交部:不接受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无端指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刚;南海问题缘何会被炒热[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赴马来西亚特派记者 暨佩娟;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需要推进信心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10 钟声;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实实在在做点什么[N];人民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鑫刚;中国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孙煜东;中国南海问题中的印度参与[D];河北大学;2015年
7 谭鹏飞;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演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D];山东大学;2015年
8 熊珲;新世纪中越双边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王看;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噪声策略[D];暨南大学;2015年
10 朱子露;论预防性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适用[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746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4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