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15 02:17

  本文选题:孙中山 + 国家观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6年05期


【摘要】:近代国家观的兴起对引导近代中国政治转型具有决定作用。围绕从君主专制如何向近代政治制度转型这一问题,清末以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立宪派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展开过激辩。梁启超力主建立民族国家,严复倡导君主立宪,孙中山寻求通过革命的途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制。孙中山的理想国家是"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孙中山的国家观在各种变革思潮中脱颖而出,居支配地位,成为民国代清的关键。
[Abstract]:The rise of the modern concept of state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guiding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Focusing on the question of how to transform from autocratic monarchy to modern political system, the constitutionalists represented by Liang Qichao and Yan Fu and the revolutionaries represented by Sun Zhongshan had a fierce debat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Liang Qichao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state, Yan Fu advocated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Sun Zhongshan sought to overthrow the Qing Dynasty rule and establish a republic through revolutionary means.Sun Zhongshan's ideal country is a nation, a nation and a society.Sun Zhongshan's concept of state stood out in various trends of change and became the ke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D69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新国;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评析[J];理论学刊;1996年05期

2 柴宇平;“世界国家观”考评[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1期

3 刘建军;;村田雄二郎的清廷国家观述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张敏;蓝荣茂;;整体主义国家观与现代国家的成长——古典政治生活对现代人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尚劝余;;人—甘地思想的精髓[J];南亚研究季刊;1991年03期

6 许世铨;;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J];国际展望;2013年05期

7 王东;;马克思的国家观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道路[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8 魏新文;;现代国家的生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向——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在逻辑看[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3期

9 方庆岚;;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比较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24期

10 金红;;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J];传承;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伟;新国家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邹丹丹;马克思与柏拉图国家观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浦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蒋龙龙;晚清(1895-1911)知识分子民族国家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钟立华;民国初期孙中山国家观研究(1912-1924)[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5 宋保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民族国家观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传科;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心中的理想国[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2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52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