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旋中“背书”——“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新加坡与南海问题
本文选题:新加坡 + 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 ; 参考:《东南亚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新加坡在出任"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期间(2015—2018)处理"南海仲裁案"阴影下的南海问题的背景与策略,进而理清"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在东盟对华关系中的作用。斡旋南海问题,是新加坡出任"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一职的职责所在,也是新加坡的外交目标之一。然而新加坡在出面协调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南海问题时,却因坚定地支持"南海仲裁案"而影响到自身同中国的关系。新加坡为"南海仲裁案"的多番、多种"背书"之举,引发了中国较为强硬的反对和反制。同时,也要看到,新加坡虽然无法"诚实""公正"地斡旋南海问题,但却为"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达成准则框架作出了努力,是最有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协调"出具体成果的"东盟对华关系协调国"。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background and strategy of Singapore's handl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case during its term as "ASEAN Coordinating country for Relations with China" (2015-2018). Then clarify the role of ASEAN-China Relations Coordinating countries in ASEAN-China relations. Medi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s Singapore's duty as a "coordinator of ASEAN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one of Singapore's diplomatic goals. However, Singapore's firm suppor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has affected its relations with China when it came forward to coordinate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Singapore's repeated and various endorsements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case have triggered China's stronger opposition and counter-ac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note that although Singapore is unable to mediate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honestly" and "impartially", it has made efforts to negotiate and reach a framework for such a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most likely to "coordinate" concrete result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SEAN relations with China."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社会和文化基础研究”(14ZDB112)
【分类号】:D83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渊;;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2 宋燕辉;杨凯;;南海问题怎么办?[J];南风窗;2010年03期
3 龙心刚;梁东兴;;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东南亚纵横;2010年09期
4 陶连洲;;矛盾与选择: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问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李金明;;南海问题:美国从中立到高调介入[J];世界知识;2010年24期
6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7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8 农学谦;;我国南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3期
9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10 李金明;;南海问题:区域外大国介入及其发展态势[J];新东方;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2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3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鹏鸿;深度观察“南海问题”[N];解放日报;2000年
2 记者 陈成智;两岸南海问题民间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N];海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王仪;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博鳌举行[N];海南日报;2011年
4 ;外交部:不接受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无端指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刚;南海问题缘何会被炒热[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赴马来西亚特派记者 暨佩娟;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需要推进信心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7 钟声;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实实在在做点什么[N];人民日报;2012年
8 本报高级编辑 丁刚;逆南海大势而动者必自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9 钟声;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须学会自我约束[N];人民日报;2012年
1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建;破解南海问题须重视美国因素[N];中国海洋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鑫刚;中国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孙煜东;中国南海问题中的印度参与[D];河北大学;2015年
7 谭鹏飞;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演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D];山东大学;2015年
8 熊珲;新世纪中越双边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朱子露;论预防性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适用[D];外交学院;2016年
10 王肖敏;南海问题域内组成国家地缘位势解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0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79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