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网络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9 12:28

  本文选题:网络条件 + 马克思主义 ; 参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的传播工具不断涌现并进行着快速地更新迭代,在满足人们便捷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参与社交的方式。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传播途径突破了原来的模式,变得更快更具有针对性,创新了传播的理念,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处处“互联网+”,拿起一部手机便可以深度传播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使网络生活成为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受众信息源的多渠道、思想信仰的多元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的改变等,都使得单一、传统的传播方式与大众日常生活失去亲密关联,由此,传统媒介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争夺思想主阵地的决心和勇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似乎成了主流媒体、主流意识的自话自说。在新的发展局面下,探讨在信息网络时代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困境,探讨如何普及在大众之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念及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要义及保持网络文化端正的双重要求,深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信息网络高度普及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为主要线索,在对比研究传统传播方式和信息网络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信息网络环境下传播特点,充分挖掘并描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信息网络环境背景下已经展现或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从传播原则、传播策略以及传播措施三个层面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第一章简要论述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分析并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时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网络时代信息丰富多元、意见开放自由和语言使用通俗的特点为例。第三章重点论述网络传播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第四章主要从传播原则、策略、措施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条件下应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的目的在于以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为背景,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实有效的传播途径。“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能够充分驾驭网络技术的锋芒,充分实现大众化并切实指导实践。
[Abstract]:The new communication tools based on the Internet are constantly emerging and carrying on rapid update iteration, which not only satisfy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conveniently, but also constantly affect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the way of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intercourse. The progres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one hand, has broken through the original mode of communication, become faster and more targeted, has innovated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has made people's lives everywhere "the Internet." Pick up a mobile phone and can deeply spread their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making online lif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mselv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ulti-channel of the audience's information source, the diversity of the thought and belief, the change of the study habit and the study way, all make the single,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way and the popular daily life lose the intimate connection, thu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traditional media also lost the determination and courage to fight for the main ideological position. The spread of Marxism seems to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media, the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 of self-talk.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edicament of the spread of Marxis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age, discusses how to popularize the idea of Marxism among the masses and how to innovate the effective way of spreading Marxism.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and the double requirement of keeping network culture correct, which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high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network as the main clue,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 and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mode,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Fully excavate and describe the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rought about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from three aspects: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communication measure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network age, 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ch and diverse information, open opinion and popular use of language as an example.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method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the new opportunities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n the network age.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how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under the network condi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strategy and measu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way to spread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highly developed network age.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pread of Marxism can fully control the edge of network technology, fully realiz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guide the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萍;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和方法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鑫;;应大力加强网络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莫茜;;积极开发利用网络条件,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研究室课题组;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6期

5 黄迪民,李涛,高广元;论网络条件下高校宣传教育工作创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5期

6 郭新玲;;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3期

7 杨学模;谈计算机网络条件下大学图书馆的结构调整[J];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孙宝惠;马云峰;;对做好网络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理论导报;2010年05期

9 朱世英;丁利锐;;网络条件下区域院校大学生人文和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周三胜;提高网络条件下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J];党建研究;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唐健禾;支果;;高校招生宣传的原则和途径探析——兼论网络条件下的高校招生宣传策略[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2 黄海芳;;论网络条件下学校的德育工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冉晓燕;王燕飞;;网络条件下教学认识之我鉴[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孟涛;范敬华;徐红蔚;;浅析网络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处理系统[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河北香河县第四中学课题组;;信息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网络条件下的德育创新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梁光铁;;转译与传输:计算机网络条件下编辑形制的拓展与延伸[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张庆杰;王俊生;金忠庆;沈锡强;;复杂网络条件下多UAV集结问题非合作求解方法[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晓兰;网络条件下的中学写作教学[N];科技日报;2003年

2 总参政治部副主任 程坚;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仗[N];解放军报;2012年

3 洪夕林 朱斌斌 南通支队;打好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N];人民武警报;2014年

4 96117部队 徐德立;发挥“微教育”功能[N];解放军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娜;网络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春燕;网络条件下党群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桓;网络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

4 吴琼;网络条件下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郭海婷;网络条件下公众参与式民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春义;网络条件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娟娟;当代中国网络条件下公众社会管理参与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3年

8 焦亚娜;网络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美玲;基于网络条件下高职英语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9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819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