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面向解决社会问题的开放式创新社区设计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4-30 20:22

  本文选题:社会化创新 + 参与式设计 ; 参考:《清华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人口大国,当代的中国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社会问题通常会由政府牵头进行治理。但是在纷扰的今天,社会问题已经多到凭借政府的一己之力无法及时地修复和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创新运动开始兴起。这种利用民众的力量,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再配置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在社会中流行起来。而在此刻,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仅依靠少数意见领袖的带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颠覆社会现状的,必须充分发挥大众的力量。长期在公益机构、非政府组织中从业的工作人员掌握着大量有关社会问题的真实需求,却时常因为组织内部的资源限制无法得到解决。同时,另一部分有着一腔热血和一技之长的人们却因为缺乏阅历等原因,无法找到真正值得解决的问题与痛点。因此,为这两者搭建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已经势在必行。本研究以IDEAFUND开放式创新社区为例,以解决相关社会问题为目标,进行开放式创新社区设计与实践。通过设计研究,提出了线上与线下互通的社区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包括线上互动社区、线下工作坊设计与执行方案,以及用于建立设计思维,辅助梳理创新想法的设计思维工具包。研究前期通过理论调研和案例分析,针对社会问题、社会创新、开放式创新社区等核心概念进行研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分析相关竞争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及设计机会,并尝试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式创新社区新模式。并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角度探究人们愿意投身于此类社区的原因及行为模式。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与竞品分析,提出开放式创新社区设计方案。研究中期通过用户访谈、焦点小组、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用户进行多角度地洞察与调研。根据IDEAFUND的设计定位,社区中用户的行为主要可以概括为发布挑战、应对挑战与旁观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的行为我们对潜在用户分别进行了调研,并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提炼,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设计。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设计的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目标用户的高度参与,小规模高频率地通过最小可实现原型(MVP)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并及时收集反馈,对设计进行迭代,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并且降低了开发成本。经过多轮小规模迭代后,IDEAFUND开放式创新社区无论是线上互动社区还是线下工作坊都能够更加贴近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使用情境,为“挑战发布者”和“问题解决者”架设了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用创新思维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开放式创新社区新范式。本文将以IDEAFUND社区中“为盲胞读书设计”挑战案例作为示例,具体地介绍设计方案与实践总结。
[Abstract]:As a populous country, contemporary China faces a variety of complicated social problems every day. In the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social problems are usually governed by the government. But today, social problems are too many to be fixed and improved by the government. In this case, the social innovation movement began to rise. This method of using the power of the peopl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has gradually become popular in society. At this point, we have to face the reality that relying on the leadership of minority opinion leaders is very difficult in a short time to subvert the status quo of society,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wer of the public. For a long time, the staff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old a large number of real needs of social problems, but often can not be solved because of the resource constraint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other part of the people with a cavity of blood and skills, but lack of experience and other reasons, can not find the real problems and pain point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a bridg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This study takes the IDEAFUND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to solve the related social problems and designs and practices the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 Through the design research, the community design ideas and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the online interactive community, the offline workshop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design thinking. A design thinking kit to assist in combing innovative idea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tudy, through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and case analysis, the core concepts such as social problems, social innovation,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 are studied,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back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 is understood,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sign opportunities of related competitive products are analyzed. And try to put forward the new model of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 that accords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from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people willing to engage in such communities and behavior pattern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 the open innovative community design scheme is put forward. Through user interview, focus group, questionnaire and so on, the users are investigated from various angle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rientation of IDEAFUND, the behavior of users in the community can be summed up as three types: publishing challenge, coping with challenge and observ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ehaviors,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users, refined the needs of the users, and designed the functions. In this study, the participatory design method is adopted, the target users are always highly involv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 design scheme is verified by the minimum implementable prototype MVPP in a small scale and high frequency, and feedback is collected in time to iterate the design. It not only shortens the development cycle, but also reduces the development cost. After several rounds of small-scale iteration, IDEAFUND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 whether online interactive community or offline workshop, can be more close to the real needs and usage situations of the target users. It sets up a bridg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Challenge publisher" and "problem solver", and explores a new set of new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 paradigm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design scheme and the summary of practice by taking the challenge case of "reading design as a blind cell" in IDEAFUND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培力;;宁波基于开放型经济的开放式创新初探[J];宁波通讯;2010年12期

2 汪志东;万红燕;闻佳;;知识交流模型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环境[J];科技与法律;2012年05期

3 侯慧明;;基于技术并购的开放式创新获利机制[J];理论界;2013年11期

4 胡承浩;金明浩;;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J];科技与法律;2008年02期

5 平洋;;面向开放式创新的国防科技信息资源保障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10期

6 周华;苗宏;;国防科技开放式创新研发策略之探析[J];国防科技;2007年11期

7 袁晓东;孟奇勋;;美国知识风险公司的运作模式及其启示[J];知识产权;2009年05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芳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树光;傅咏梅;;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6 王圆圆;刘国新;杨坤;;开放式创新的外部有效性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崔政;;开放式创新视野下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夏恩君;张明;王素娟;张一;;开放式创新社区网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刘云;叶选挺;樊威;;开放式创新下的产业创新国际化模式初探[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爱峰;侯光明;刘存福;;面向军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敏;开放式创新:需要激活员工网络[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 乔斯·克伦特耶斯;“开放式创新”改变游戏规则[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乔斯·克伦特耶斯 阿克苏诺贝尔负责开放式创新的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打造开放式创新理念[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余江;推动“高层次双向开放式创新”[N];科技日报;2013年

5 互联网“长尾理论”提出者 克里斯·安德森;应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陈岩;开放式创新的时代更需专利保护[N];四川日报;2014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试论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棠棣;呼唤开放式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静瑕;开放式创新:外伸技术链条[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伍翠群 吕能能;“开放式创新”破解闭门造车的困境[N];经济观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张玲;开放式创新、技术商业化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郭源生;面向开放式创新的高技术企业赢利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闫春;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夏文俊;网络组织下企业知识租金的获取:开放式创新及知识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彭小宝;基于价值网络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刘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永成;开放式创新下的组织网络能力建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崔海云;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观秀;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方;开放式创新对中国的挑战和应对[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山丹;开放式创新下的吸收/解吸能力与跨界搜索[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周志辉;江西茂胜公司开放式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王亚琼;协商推广流程与开放式创新惯例的演化博弈模型及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良煌;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蓝清;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驱动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仇霖;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战略转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9 于俊杰;面向解决社会问题的开放式创新社区设计与实践[D];清华大学;2015年

10 杜景姝;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26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826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