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两岸城市社区治理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8 03:07

  本文选题:城市社区 + 社区治理 ; 参考:《行政论坛》2017年04期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两岸几乎同时开启城市社区治理的改革,但是却形成了不同的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是达成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以社会组织参与为视角,系统比较两岸城市社区治理的特征、条件与逻辑,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地区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行时,中国台湾地区处于后工业化、城市化成熟时期,二者分别因应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治理任务,因而前者较易采取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后者则要呼应多元社会的诉求,更多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因为目标选择不同,加之受不同政治社会体制的规定,中国大陆的社区治理更多展现出"管理主义"的技术逻辑,中国台湾地区则展现出"社区主义"的政治逻辑。
[Abstract]:In the mid-1990s,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began the reform of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at the same time, but formed different governance models. Social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chieve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conditions and logic of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mainland of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Taiwan area of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and mature urbanization, so the former is more likely to adopt a top-down governance model, while the latter should echo the demands of a pluralistic society, in response to the governance tasks of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respectively. More from the bottom-up model of governance. Because the choice of target is different, coupled with the regulation of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 the community governance in mainland China shows the technical logic of "managementism" more, and the political logic of "communitarianism" is displayed in Taiwan area of China.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研究”(15ZDA044) 湖南省智库转向委托课题“推进湖南各类新城新区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研究”(16ZWB14)
【分类号】:D66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林;张慧敏;;社区赋权引论[J];国外理论动态;2016年09期

2 吴晓林;;中国的城市社区更趋向治理了吗——一个结构-过程的分析框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吴晓林;;治理转型遵循线性逻辑吗?——台湾地区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考察[J];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4 吴晓林;;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政策的制度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吴晓林;;台湾城市社区的治理结构及其“去代理化”逻辑——一个来自台北市的调查[J];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01期

6 郭圣莉;陈竹君;;两岸社区治理与变迁比较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沈承诚;;论经济性特区的社区治理:二元社区形态与差异治理模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俞可平;;重构社会秩序 走向官民共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马建平;;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03期

10 张康之;;论组织的转型:从控制到合作[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林;;两岸城市社区治理的比较研究[J];行政论坛;2017年04期

2 石施;;城市居民自治下“政社互动”运用研究——以大连市“365社区管理模式”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7年12期

3 周涛;史国辉;;城市社会治理再思考:向社区授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吴洁;;四川地质气象灾害末端应急管理模式演进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5 张涛;;国内城市社区治理研究方法的演变:从理论阐释向经验研究转轨——基于CSSCI论文(2006—2016年)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15期

6 崔晶;;基于公共场域视角的基层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7 吴晓林;;结构依然有效:迈向政治社会研究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J];政治学研究;2017年02期

8 马超峰;薛美琴;;产权强度与社会黏合度:城市边缘社区的治理困境[J];探索;2017年02期

9 刘湖北;冯意皓;;“一体多翼”善治模式:破解现行社区治理困境的应然选择[J];理论导刊;2017年04期

10 刘凤;孙涛;;城市基层治理结构剖析:基于组织与场域互动的创新性阐释[J];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奎立;;“赋权”理论及其本土化社会工作实践制约因素分析[J];东岳论丛;2015年08期

2 吴晓林;李咏梅;;治理研究的中国图景及其“中国化”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3 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J];政治学研究;2015年01期

4 吴晓林;;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政策的制度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吴晓林;;台湾城市社区的治理结构及其“去代理化”逻辑——一个来自台北市的调查[J];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01期

6 丁康乐;黄丽玲;郑卫;;台湾地区社区营造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年06期

7 郭圣莉;陈竹君;;两岸社区治理与变迁比较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毛万磊;吕志奎;;厦门综改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以鼓浪屿社区为例[J];东南学术;2013年04期

9 赵环;叶士华;;社区参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吴晓林;;社会整合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国外研究的考察[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华;;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吴光芸;;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路径[J];攀登;2006年03期

3 王建平;;城市社区治理与中国的实践[J];黑河学刊;2006年04期

4 李向品;史伟;;非营利组织与社区治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曾宇青;;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以深圳为研究文本[J];理论前沿;2007年17期

6 陈幽泓;;“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孟伟;;“社区治理”不等于发生在社区的治理[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年03期

8 廖志春;吴满琳;;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现社区和谐治理[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陈向阳;张继平;;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实践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07期

10 王巍;;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J];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新叶;金家厚;;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2 马立;;社区治理与建设和谐社区——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曾宇青;;社区治理三要素说——以深圳为研究文本[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健;杨旭东;;公共服务社会化中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参与[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5 何平立;沈瑞英;;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杜言敏;;和谐社会建设呼唤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7 李金红;;论和谐社区的治理结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金红;;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结构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范思凯;;中外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案例的比较分析——基于公共权力转型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朋;;互惠式治理:社区治理的日常运作逻辑[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铎;走向开放式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报;2008年

2 沈正言;加强社区治理 助推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12年

3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严志兰;整合民间资源 促进城市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胡洪江 杨宁 杨文明 廖冬妮;广场舞纠纷 折射社区治理难题[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宋显晖;社区治理水平显著提升[N];珠海特区报;2013年

6 苑广阔;治安保险创新社区治理[N];法制日报;2014年

7 王燕锋;去机构化的多元服务:英国城市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彭新华 黄文辉;“让‘八小时外’成为社区治理新动力”[N];湖南日报;2014年

9 虞志灏 整理;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深化党的制度改革[N];组织人事报;2014年

10 记者 杨继祥 林岑;海沧 社区治理再添“国字号名片”[N];厦门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乐乐;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国城市一社区媒介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贺佐成;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虚拟社区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徐丹;美国社区治理中的第三部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虎祥;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D];上海大学;2005年

7 杨蓓蕾;面向发展质量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黄大金;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建松;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苏国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李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界对社区治理研究的图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晶晶;中国城乡社区治理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5 高斯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静芳;社会资本视域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7 刘亚庆;城乡均衡发展下的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孙嘉鹏;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段立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社区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张何鑫;社区治理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法治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4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04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