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本文选题:科学哲学 + 国际关系学 ; 参考:《欧洲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科学哲学因其对知识的高度浓缩以及内在的反思、批判精神而具有独到的方法论优势,并引导、启迪、推动了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作用机制及其适用性。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通过方法论的引导进行学科史梳理、理论评价,并挖掘新的知识增长点,促进理论创新,推动学科建制的完善,强化了国际关系学科的学术地位。作为元理论的基础,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前景广阔,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Abstract]: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unique methodological advantages because of its highly concentrated knowledge, internal reflection and critical spirit, and has guided, inspired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mechanism and applicability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hilosophy of scienc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combs the history of the subject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methodology, evaluates the theory, excavates the new growth point of knowledge, and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theory. The academic status of 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s been strengthened by promoting the perfe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As the basis of meta-theo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a broad prospect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serves more attention and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亚研究所;
【基金】:“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编号:11LZUJBWZY001)
【分类号】:N031;D8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2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3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钟群英;波普尔的“证伪”实证经济学思想及索罗斯的实践[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冯艺远;;理解:开始与终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7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8 张海峰;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特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高政利;论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刘家和,陈新;历史比较初论:比较研究的一般逻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夏明方;;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座谈会讨论稿)[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存刚;漆威;;有关“经济人假设”的几个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建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张衔;庄志晖;;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批评:一个理论述评[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运国;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双杰;企业绩效评估和效率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宋亦平;分工、协作和企业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5 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述忠;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政府管理[D];浙江大学;2003年
9 方统法;组织设计的知识基础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碧霞;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斌;仿生化视角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3 袁群莉;批判实在论及其作为经济学方法论的可能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中秋;经济人假设述评及其超越[D];西北大学;2003年
5 桂昭君;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绩效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6 邢祖礼;价格机制与非价格机制:理论与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张玉堂;法律经济学方法论批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张明月;经济人性化的理性反思[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李冲锋;语文教学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德华;教学研究起点的反思与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巍;彭煦舟;;计算与因果——第三届“清华-匹大科学哲学暑期学院”综述[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2 朱荣英;;西方科学哲学经验论立场的确立、捍卫与转变[J];天中学刊;2011年05期
3 张秋成;;胡塞尔的科学观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劳埃德;孙小淳;;历史学的科学哲学之用[J];科学文化评论;2011年03期
5 赖竹燕;;从古希腊哲学看哲学与科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6 汪毅霖;;基于科学哲学的经济学和伦理学二分批判[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7 卫郭敏;;复杂性思想视野中的皮克林实践理论[J];系统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8 邢冬梅;;科学与技术的文化主导权之争及其终结——科学、技术与技科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9期
9 沈健;;关于弦论的哲学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04期
10 刘劲杨;张志伟;;科学发展的全方位思考——“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发展”高阶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玉林;袁辛奋;;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层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韩媛;李天芳;;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科学划界理论探析[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中国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会简介[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86年
4 彭蜀晋;;科学哲学及其对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6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近年工作简况[A];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历史回顾与工作概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C];2006年
7 ;建设科学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学派——丘亮辉同志在1990年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86年
8 范岱年;;尼采和科学哲学[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2001年
9 毕晋锋;;试述波普的科学哲学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魏屹东;;西方科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广菁;科恩将毕生学问托付中国[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谢清果;“言必有中”的科学文化沉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哲学所学术动态分析课题组;进入21世纪的中国科学技术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段伟文;论技术化科学的哲学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陈蓉霞(本报书评人);费曼眼中的科学与哲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江晓原;科学本身可不可以被研究[N];文汇报;2003年
7 吴雨初 田小平;一部诗意激荡的技术创造史[N];中国信息报;2007年
8 刘华杰;科学=逻辑+实证[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李醒民;自由的批评和反批评是令人惬意的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本报书评人 钮卫星;萨顿过时了吗?[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裘杰;两种文化语境下的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何华青;新实验主义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朱丹琼;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D];西北大学;2005年
4 田小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及其规范性[D];清华大学;2008年
5 王刚;科学认知规范的理论及其基本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6 何兵;库恩后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孟强;从表象到介入[D];浙江大学;2006年
8 阎莉;整体论视域中的科学模型观[D];山西大学;2005年
9 钱之佳;科学与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海霞;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贵玉;当代科学哲学的人文转向[D];新疆大学;2010年
2 殷维;科学哲学自然化探析[D];重庆大学;2010年
3 王珏婷;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哲学学科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宋工;理由论:对夏佩尔科学哲学的一种理解[D];大连工学院;1988年
5 玄婷;对案例分析法的科学哲学的反思[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伶俐;科学哲学“价值中立”可能吗?[D];湘潭大学;2011年
7 赵京超;波普尔科学哲学对其政治哲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胡永文;科学哲学与科学史视野中的客观性概念澄清[D];南京大学;2012年
9 向修玉;当代西方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论纲[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王安轶;哈拉维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6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5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