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建构
本文选题:话语体系 + 中国道路 ; 参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这些成就。也就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值人类社会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的兴起时刻,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背景完全不同。这种背景下的不同意味着中国3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是走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果。但是,我们并未建立起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称的话语体系,因而,中国所走的这条道路尚未得到理论确认。没有得到理论确认的实践哪怕是走在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上,都会得而复失。所以,建立中国话语体系是坚持改革开放道路和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的必要保障。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开始面临着全球治理的新课题,这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也同样要求中国建立起全新的话语体系去为全球治理提供支持。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独特性也说明,我们所拥有的丰富的历史遗产可以成为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可贵资源。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these achievements under a very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 That is to say,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oincides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ost-industrialization movement,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z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difference in this background means that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more than 30 years are the achievements made on a unique road. However, we have not established a discourse system commensurate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us, the path taken by China has not been confirmed by theory. Practice that is not confirmed by theory, even if it is on the right path, will be lost.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is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to adhere to the roa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China began to face a new topic of global governance, which is also an unprecedented cause, and also requires China to establish a new discourse system to provide support for global governance.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lso shows that our rich historical heritage can be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竹立家;;中国话语要让世界听得懂——当代“中国话语”及话语权构建[J];人民论坛;2013年13期
2 张维为;;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世界意义[J];理论导报;2014年05期
3 尹汉宁;;立足中国实践创新中国话语[J];红旗文稿;2014年12期
4 习伟;;怎样增强中国话语权[J];前线;2013年10期
5 黄静;;“中国思想”的惑与道[J];对外传播;2011年06期
6 竹立家;;中国话语要让世界听得懂[J];领导科学;2013年15期
7 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1期
8 叶娟丽;黄华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构建研究:回顾与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李德顺;;中国有“故事”为什么讲不好?[J];社会观察;2012年07期
10 曹小航;;张维为:中国崛起和中国话语[J];检察风云;2011年1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阎孟伟;理解中国话语 构建中国话语[N];湖北日报;2014年
2 古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吴瑛;从“中国声音”看中国话语权提升战略[N];文汇报;2012年
4 记者 方文国;学者激辩2012文化强国下的中国话语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于虹;向世界传递中国话语[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陶德麟;对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几点理解[N];湖北日报;2014年
7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庞元正;创新实践是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双重聚焦[N];湖北日报;2014年
8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 教授 韩庆祥;中国话语权的五个基本层次[N];湖北日报;2014年
9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罗永宽;以创新的中国话语彰显强大理论生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首席专家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胡正荣 课题组成员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李继东;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卫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话语表达[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71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7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