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内在逻辑: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视角
本文选题:社会主义改革 + 人的全面发展 ; 参考:《科学社会主义》2016年02期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主义改革内在逻辑和根本目标,这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具有内在契合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超越"物我"的党性要求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它超越物欲,摆脱物驭,以崇高精神整合物质世界,它超越小我,追求大我,以无私品质促进人类发展。另一方面,人民性的时代要求充盈了人的本质内容,人民群众需要的提高丰富了人的本质、劳动实践的变革深化了人的本质、社会交往的扩展提升了人的本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归路。
[Abstract]: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inherent logic and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arrying out the socialist reform,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unity of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people's character all the time. On the one hand, the Party spiri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romote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t transcends the material desire, gets rid of the material control, integrates the material world with the lofty spirit, transcends the ego, pursues the big self, and promotes the human development with selfless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mand of the people's time fills up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huma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needs enriches the human's essence, the reform of labor practice deepens the human's essence, and the expansion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promotes the human's essence. Onl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follow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swervingly,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基金】:上海财经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模式研究”(2015110127)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2014年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马克思公平正义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4YJA71002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雪碧;为农服务好 农民就说社会主义改革好[J];探索与求是;2000年09期
2 吴潜涛,马先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02期
3 吴兆雪,杨海英;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04期
4 刘国英;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与理论创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5 刘慧 ,韩丹;从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所引发的思考[J];理论界;2001年05期
6 毕志印,彼石;论改革的普遍性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许淑贤;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8 尹天五;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J];理论探索;2002年03期
9 孟燕;刘正利;;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关键[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许雅范;中苏社会主义改革模式比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曜;;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纪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30年[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解决“信心”与“信任”问题的若干思考——关于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赵曜;;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纪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30年[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朱媛;;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路径选择比较——执政党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与教训[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5 陈新汉;;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视阈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朱晶;;社会主义改革与文艺的多重结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陈新汉;;哲学视域中的人民主体[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王青松;;社会资本主义[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张森林;;邓小平领导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创新[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10 范浩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杨双;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阻力[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张铁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历史必然性问题的思考[N];营口日报;2008年
3 陈友义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三中全会开启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革[N];汕头日报;2008年
4 张铁民;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辉煌业绩[N];营口日报;2011年
5 重选祖;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6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N];重庆日报;2000年
7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副书记 教授 刘书林;正确的导向 严密的论证 翔实的资料 巨大的影响[N];光明日报;2011年
8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N];北京日报;2011年
9 ;深切缅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王怀超;中国改革的八条基本经验[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怀超;当代中国改革的认识轨迹[D];中共中央党校;199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晓慧;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万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贡献之我见[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李宏;十年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探索及其历史经验[D];西北大学;2006年
4 陈彪;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兰慧;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娄银梅;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唐欣;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赵红;西方“第三条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艳;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二龙;试论中国新时期的制度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05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0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