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再考——基于政治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基层领域化政策解读
本文选题:社区建设 + 城市管治 ; 参考:《地理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社区建设"是单位制逐渐解体的背景下,以建立替代单位功能的空间单元为目的,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的城市基层管理单元建设运动。这项运动兴起于20是90年代,迄今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因其具有突出的权力空间重塑涵义,尝试从政治地理学的领域理论视角出发,对"社区建设"政策形成的路径及其核心语篇进行再考,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社区建设的问题及着力点进行分析。2000年以后,中央政府试图主动建构以"社区"为载体的领域管治体系,并在核心政策文件中强调空间要素和空间叙事以宣称社区领域化,但这一政策而后转向强调"社区服务",强调国家福利的下沉,这说明前期的"社区建设"政策事实上已经终结。在当前情境下,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社区管治,采取多种手段完善社区领域化机制,以重建城市基层治理的空间秩序。
[Abstract]:"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a urban grass-roots management unit construction movement initia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rom top to bottom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adual disintegration of the unit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atial unit to replace the unit function. The sport began in the 1990 s and has gradually faded out of public view. Because of its prominent meaning of reinventing power spa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examine the path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policy of "community building" and its core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eld theory of political geograph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emphase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After 2000,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ried to construct the domain governance system with "community" as its carrier. In the core policy document, the spatial elements and spatial narratives are emphasized to proclaim the community domain, but the policy then shifts to emphasize "community service" and the sinking of national welfare. This shows that the previous "community building" policy has in fact come to an end.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ance of grass-roots communities, and adopt various means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community domainization in order to rebuild the spatial order of urban grass-roots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都市工学专攻国际都市计画·地域计画研究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0,4127116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基金
【分类号】:D66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拉蓬瑟;田作高;;政治学和政治地理学:被忽视的、有待开发的领域[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02期
2 潘世强;;现代政治地理学[J];政治学研究;1986年01期
3 梁昱庆;邱道持;;建立中国政治地理学刍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4 梁晓君;日本国民性之政治地理学解读[J];国际论坛;2005年06期
5 迟秋源;章国平;;浅析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和经验[J];世纪桥;2012年13期
6 刘传琛;;关于城市基层政权设置的探讨[J];政治与法律;1992年03期
7 阿计;;城市基层民主的路径选择[J];公民导刊;2006年01期
8 郑雪碧;;建设温馨和谐社区 夯实城市基层基础[J];党建;2012年07期
9 张来治;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J];江南论坛;1997年11期
10 朱健刚,张来治;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J];探索与争鸣;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伍龙;;加强社区建设为老年人创建一个温馨的乐园[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齐国新;;城市基层老年文化的特性与功能[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3 陈辉;;城市基层民主治理研究——困境与破解[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聂林 本报记者 任小昌 实习记者 庄滨滨;我市首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工作法[N];绵阳日报;2013年
2 省政协委员 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大鸣;将社区金融服务纳入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N];贵州政协报;2013年
3 何峰 南市街道党工委;学先进 找差距 促党建 强服务[N];延安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艾冰;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N];贵阳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刘倩;姜力赴筑调研基层群众自治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N];贵州日报;2012年
6 记者 刘寒凝 通讯员 马鑫;统一思想 突出重点 强力推进[N];保定日报;2013年
7 记者 张凯 实习记者 孔祥震;“这是一项具有创造性、非凡勇气的改革”[N];法制生活报;2012年
8 记者 张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赴筑调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N];法制生活报;2012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N];黑龙江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么莹莹;当代中国城市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宫雪;我国城市基层协商民主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3 史尚可;“三社联动”机制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4 陈玉燕;差序格局视阈下城市基层政府服务社区能力的提升路径[D];广州大学;2013年
5 陶佳;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李艳;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3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4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