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分析
本文选题:不同群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参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调查表明,大学生、教师、民众、干部四个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和认同度,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认同度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认同度存在着明显差异。生活满意度、生活态度、人生目标、政治观念、宣传教育等因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产生显著影响,个体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可以作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介变量,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four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teachers, people, and cadres are aware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cognize it, and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Leninism.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identity between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basic viewpoint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actors such as life satisfaction, life attitude, life goals, political concepts,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gree of identity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dividual views on realistic politics can be used as intermediary variables to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plan of populariz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roup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61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永民;;试论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理论的创新[A];弘扬革命传统,,迎接时代挑战——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论文集[C];2002年
2 杨岳;;关于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代序)[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3 尚金锁;丁晓峰;闵永顺;;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国防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倪光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的信息化[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尚金锁;丁晓峰;闵永顺;;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国防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彦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7 徐建军;;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宋承林;;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9 戚义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A];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文集[C];2009年
10 魏宪朝;;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家弘;准确把握现阶段应然的“中国特色”[N];检察日报;2008年
2 记者 胡萌;第二届中国特色镇发展论坛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文昭;要正确使用“中国特色”这个概念[N];北京日报;2011年
4 陶文昭;要正确使用“中国特色”这个概念[N];马鞍山日报;2011年
5 李晓斌;重庆三镇获称中国特色镇 旅游新干线示范镇[N];农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鲜明的中国特色 正确的发展方向[N];江西日报;2012年
7 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找准突破口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土木;中国建筑多点中国特色才好[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N];文汇报;2005年
10 郑必坚;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洁;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受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论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建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苏星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田瑞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许瑞;中国特色的预防腐败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魏红英;有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晋;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路径[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2 刘薇;“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表达口译策略[D];苏州大学;2015年
3 夏雪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高峰;邓小平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思想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朱逸铮;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认知与接受状况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吴宗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周书羽;近五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中的中国特色表达的英译技巧[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施淇文;邓小平发展观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10 杨照航;功能加忠诚原则下政论文本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17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11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