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23 08:30
【摘要】: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国家结构的重建,哈萨克斯坦国内各政党及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哈国进入政党“战国时代”。独立初期,三权分立的国家政体选择、多党政治方向的确立均为哈国各政党进入议会进而在国家政治进程中能够“有所作为”提供了内生动力。25年来,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祖国之光”党主导下的多党制。从历史的维度看,政治制度的有效性与权威性是国家和社会生活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条件。本文以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为研究对象,揭示哈国政党政治运作的内在逻辑及其特殊性,希冀为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研究作有益的尝试。本文认为,政党制度作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基本内容之一,在哈国历经25年的变迁,已经形成了多党制原则下的“祖国之光”党一党独大模式。这一政党制度模式的形成,离不开独立初期国家政治体制选择,更与哈国缔造者纳扎尔巴耶夫的执政模式和运筹帷幄直接相关,而且受制于哈国精英分化和各政治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国内经济水平发展的影响。在哈萨克斯坦民主化进程中,虽然面临着政党制度发展的低态化、部落化及伊斯兰极端主义对世俗政权的威胁等诸多挑战,但其“一超多柔”的政党格局已经形成,政党联盟化将是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发展的主流,政党与威权政治的博弈会促进民主的发展,亦是影响政权交接重要因子。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演进历程有其独特的轨迹,无论是身枷苏联“政治胎记”的制度惯性,还是纳扎尔巴耶夫独到的运筹帷幄,都已将哈国塑造成现在“祖国之光”党权倾朝野,反对党日渐衰败的政党格局。这一政党格局虽难以扭转,但并不意味着现政权已经根除了危机与挑战,如何纾解朝野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如何确保纳扎尔巴耶夫一手缔造的“祖国之光”党的党内团结及其该党在哈国的领导地位,如何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政权的和平交接等问题挑战着哈萨克斯坦政局。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Kazakhstan is a dynamic changing process. In the early 1990s,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ate structure, political parti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Kazakhstan sprang up like bamboo shoots. Kazakhstan entere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the political party. In the early days of independence, the choice of a state with three separate pow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party political direction all provided an endogenous impetus for the political parties of Kazakhstan to enter Parliament and thus be able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of the country for 25 years. Kazakhstan has formed a multi-party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Light of the Motherland" pa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the validity and authority of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normal exertion of national and social life. Taking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of Kazakhst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herent logic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political opera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y in Kazakhstan, hoping to make a beneficial attempt for the study of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Kazakhsta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party system, as one of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modern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has formed the "Light of the Motherland" mode of "one Party and one Party" under the principle of multi-party system after 25 years of changes in Kazakhstan. The formation of thi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model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hoice of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early period of independence, but also directly related to Nazarbayev's ruling mode and strategic strategy of Kazakh founder Nazarbayev. Moreover,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lite, the game of political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in Kazakhstan, although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the low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the tribalism and the threat of Islamic extremism to the secular regime, the political party pattern of "one super soft" has been formed. The alliance of political parties will be the mainstream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Kazakhstan. The game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and authoritarian politic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will als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transfer of power.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Kazakhstan has its unique track, whether it is the institutional inertia of the "birthmark" of the Soviet Union or Nazarbayev's unique strategy. The countr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Light of the Motherland" party power, the declining opposition party pattern. Although this political party pattern is difficult to reverse,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current regime has eradicated the crisis and challenges, and how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rontations between the political force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opposition. How to ensure the unity of the "Light of the Motherland" party created by Nazarbayev and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Kazakhstan, and how to complete the 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 in a predictable time are challenging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Kazakhstan.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73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连月;新世纪中国的政党制度[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刘熙芳;要积极发挥中国现行政党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郑宪;试析政党制度的功能和我国政党制度的作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4 吴立志;试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张恒;中国现行政党制度的文化思考[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安瑞;用科学的标准衡量我国的政党制度[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孙传军;单黎明;;准确把握评判政党制度的标准[J];民主;2001年10期

8 于泽荣;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政党制度[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张献生;;西文国家对政党制度的完善及启示[J];民主;2003年07期

10 李树平;政党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探索;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志民;;我国合作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柴宝勇;;论政党制度的分类、比较与评价标准[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3 张云新;;世界政党制度与我国政党制度的比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淑真;降瑞峰;;构建政党政治学科 推进政党制度建设 “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学术研讨会综述[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钟德涛;;完善政党制度 建设政治文明——关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完善和创新的思考[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6 张锡镇;;泰国政党制度向一党独大制过渡[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7 程天权;;用哲学的观点认识当代政党制度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淑真;刘红凛;;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牛有成;;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昔群;;政党政治市场与政党制度的变迁[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朱世海;政党制度必须符合本国国情[N];团结报;2007年

2 中国人民大学统战部部长 周淑真;世界政党制度的类型与模式[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周平;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N];云南日报;2001年

4 王录生;政党制度的伟大创新[N];贵州政协报;2006年

5 王录生;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N];贵州政协报;2008年

6 市政协副主席 民盟齐齐哈尔市委主委 孙建平;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的政党制度而努力[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7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 温玉堂;不同政党制度的社会成本之分析[N];北京日报;2009年

8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海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N];吉林日报;2009年

9 周口市公路管理局 师凤喜;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N];周口日报;2009年

10 ;历史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N];四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月英;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宋效峰;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政党制度的视角[D];山东大学;2009年

3 徐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与运行(1949-1956)[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士平;政党制度功能输出:一种探讨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的新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婷婷;中苏政党制度形成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4 聂大伟;英国政党补助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5 陈文静;泰国民主巩固困境的多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6 李骥;无限竞争和有限竞争:台湾和新加坡政党制度变迁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7 张泰;南非政党制度变革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杨雪;南非政党制度对其外交政策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5年

9 袁韬;俄罗斯政治制度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尤扬;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98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198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