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化过程中的防震减灾实践及其启示
[Abstract]:From the 1960s, Japan began to develop large-scale land use. Due to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around big citi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ommercial utilization of coastlines, dams, highways, railways, and so on, Conditions have been created for the occurrence of many disasters. However, Japan has made a long-term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ffectively evaded all kinds of risks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building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helter sites in cities and towns, coll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disaster and risk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of social disaster avoidance maps, local economic and legal support, Schools and residents have gaine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ducation and exercise. 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 overall planning,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legal support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Japan are all worth learn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practitioner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基金】:云南省地震局项目“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CEA-ZC/1-01-01-03-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丽萍;周智生;;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特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8期
2 赵旭东;单慧玲;;中国走廊学发凡——从民族的“藏彝走廊”到世界的“一带一路”[J];思想战线;2017年02期
3 切排;唐传营;许凯渤;;理解与尊重:多重文化格局下的社会构建——对甘南藏区民族关系的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硕;;汉晋之际西南夷中的“叟”及其与蜀的关系[J];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2 石硕;;汉代西南夷中“]隆敝迦耗诤媛凼袢四锨ㄒ约坝胛髂弦牡娜诤蟍J];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3 石硕;;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人群向藏彝走廊迁徙路线之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6期
4 石硕;;从新石器时代文化看黄河上游地区人群向藏彝走廊的迁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10期
5 曾现江;;康北霍尔人的来源及历史演变蠡测[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6 石硕;藏彝走廊地区石棺葬所属人群探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宗放;明代四川蒙古族历史和演变略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8 赵心愚;和硕特部南征康区及其对川滇边藏区的影响[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正刚,唐伟华;清代移民与川西藏区开发[J];西藏研究;2002年01期
10 申旭;藏彝民族走廊与西亚文化[J];西藏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仙居县全面完成“避灾工程”建设任务[J];中国民政;2006年07期
2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 为打造综合减灾救灾体系奠定基础[J];中国减灾;2013年03期
3 赖波平;;避灾抓根本 搬迁暖人心[J];老区建设;2012年13期
4 ;省长赵正永要求 持续扎实地抓好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22期
5 张海波;;面对高风险要设法降低社会脆弱性[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09期
6 冯兴炼,欧阳长远;大力发展避灾农业[J];政策;2003年09期
7 刘永思;;推进扶贫搬迁 集中力量解危 坚决打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攻坚战[J];老区建设;2011年13期
8 曾德强;;让陕南大移民的步伐更理性更坚实——安康市人大常委会监督陕南避灾扶贫搬迁掠影[J];法治与社会;2014年04期
9 宗旅旅;;抓实“五个三”,全力推进“和谐避灾、幸福移民”[J];老区建设;2012年05期
10 邢耀峰;“119”的风[J];甘肃消防;199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沈松林;吴康生;宋宇;;长春市建成区地上避灾场所调查分析与评价[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智伟;李国超;肖乾亮;聂绍炳;;永川区粮油作物抗灾避灾之我见[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朱婕妤;;城市安全及防避灾体系构建的探讨[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姚月伟;邵学强;傅联森;胡尧文;;浙江省沿海农房避灾能力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贾建中;刘冬梅;唐进群;吴雯;赵书艺;;从汶川地震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恒;打好避灾增收攻坚战[N];广元日报;2007年
2 叶秀华邋通讯员 张昌元;景宁在全市率先建设紧急避灾点[N];丽水日报;2007年
3 朱汉多邋周国平;安洲街道加强避灾中心建设[N];台州日报;2007年
4 丁欣华邋林锁园;避灾点有自己的医生[N];温州日报;2007年
5 霍潺 施龙斌 记者 松涛;汶川建成十九项防灾避灾设施[N];四川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辛欣;水利部:西南旱情尚未至“因旱避灾”[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记者 陈妤;外来务工者成避灾安置主要人员[N];舟山日报;2012年
8 记者 李风;浙江2020年实现避灾场所全覆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程伟 实习生 刘璞华;陕北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开工率达50%[N];陕西日报;2014年
10 记者 郑意凡;县乡村三级避灾网络形成[N];泉州晚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颖;多民族地区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建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洋;北京避灾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董强;中小型非煤矿山安全避险系统研究及工程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3 纪维娜;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避灾疏散规划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张改丽;基于Wi-Fi定位的煤矿井下紧急避灾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兴国;延安市城市绿地避灾功能体系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施建鑫;汶川和北川县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的避灾功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曾德强;山地小城市抗震避灾空间结构评价体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何晓红;基于地震风险评估的山地小城市避灾空间选址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9 粟美维;金属矿山火灾风流状态模拟及避灾路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10 辛峗;煤矿井下人员避灾路线规划系统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21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22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