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筹、中秋博饼与科举习俗的现代遗存
[Abstract]:Xiamen Mid-Autumn Festival Bo cake custom was not invented by Hong Xu, a subordinate of Zheng Cheng, but evolved from the custom of "number one" or "No. 1 sign" in most parts of the countr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Bozhouyuan gam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spread has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from the elegant interest of the scholar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mmon people's family reunion. In the south of Fujian, the family name moon cakes were replaced by bamboo or bone ones, the ivory chips were made, and the period of the Bo Opera was moved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to the Mid-Autumn Festival, so that this unique imperial examination cultural custom has been preserved today. This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modern relics of the ancient imperial examination culture. With its uniqueness and special value, it not only provides us with "living fossils" for understanding and studying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but also preserves a kind of entertainment 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s a kind of popular entertainment for all ages. The activity of sharing taste and education with pleasur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考制度改革研究”(16JJD880029)
【分类号】: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若玲;刘盾;;科举学教学推广初探——基于科举学课程效果之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6年04期
2 刘海峰;;科举制的遗产与申遗问题[J];教育与考试;2016年04期
3 刘海峰;;科举民俗与科举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4 刘海峰;“科举学”:一个广阔而专门的研究领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峰;;状元筹、中秋博饼与科举习俗的现代遗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刘海峰;;科举制的遗产与申遗问题[J];教育与考试;2016年04期
3 潘荫庭;;浅析闽台地区中秋“博饼”风俗的起源、演化及文化内涵[J];闽台文化研究;2015年04期
4 吴立群;;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价值认同实践——以科举制与旌表制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5 杜春燕;;“眼光向下”:科举民俗研究的价值、方法与目标[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1期
6 罗俊艳;;平反科举 博大精深——评刘海峰教授著《中国科举文化》[J];教育与考试;2011年06期
7 张盼;;试析刘海峰教授的科举评价特色[J];教育与考试;2011年04期
8 冯建民;;科举考试对社会制度的统摄作用论析[J];考试研究;2011年04期
9 冯建民;;科举制度对中国传统礼俗的影响及启示[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柳絮;;以“打w w隆庇搿把绾扃薄蔽程教拼肟凭傧喙叵八譡J];黑河学刊;2010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若玲;;科举至公之道及其现实启思[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刘海峰;;科举民俗与科举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3 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亚群;;论科举文化遗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祝尚书;科名前定: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兼论对宋人志怪小说创作的影响[J];文史哲;2004年02期
7 汪毅夫;地域历史人群研究:台湾进士[J];东南学术;2003年03期
8 刘海峰;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许友根;苏州科第习俗初考[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丁进军;光绪癸巳科广东乡试史料(上)[J];历史档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 巽;中秋厦门“博饼”:先聚人气再赚钱[N];中国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洪钧;博饼效应催旺商场人气[N];厦门日报;2006年
3 记者;博饼节下月开博 实力商家齐加盟[N];厦门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郑晓强 实习生 黄璐;当博饼成为一种文化[N];福建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博饼卡热卖 带动购物潮[N];厦门日报;2010年
6 段树军 李荦;厦门博饼:独特的闽南文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史蔓蓉邋实习生 张科;厦门:博饼民俗“博”出旅游商机[N];中国旅游报;2007年
8 厦门记者站 史蔓蓉 林艺贤 通讯员 赖炜芳;中秋 在厦门博饼[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郑金雄 本报通讯员 章水仙 陈静颖;一场民俗游戏引发的讼争[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杨勇明;海峡两岸共明月[N];中国邮政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雷建钟;厦门中秋博饼民俗的缘起与精神文化变容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2 杨思萌;闽南中秋“博饼”民俗动画宣传片创作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70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27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