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共治视阈下芜湖市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7 14:53
【摘要】: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社会的细胞。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区在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社区的角色不仅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还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更是承载社会变迁的主要载体。在当下城市发展中,社区已经成为各类利益群体的聚集点、资源关系的汇集处、社会组织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城市社会和社区之间的治理格局也发生了变迁。一方面,简政放权的行政体制改革和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换是当前政府面临主要改革任务,同时政府还要遵循社会运行规律,承担必要的公共事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和社会结构的优化,人们民主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逐渐强化。最近几年来,因为社会矛盾而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数量趋向于递增的趋势。而从本质上说,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便民利民为发展动力。理清政府和社会关系,倡导多元主体参与,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是未来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社区的新发展,呼唤一种社区治理新型模式。共治理念的兴起,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回应,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管理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力图构建一个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公民三者之间进行的多维互动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本文以芜湖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关注芜湖社区治理的当前情况,归纳梳理了芜湖城市社区建设当前在一些方面已经积累出来的"芜湖经验",对芜湖城市社区建设在另一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共治视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如凸显出基层政府服务功能、激发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等与时俱进、可操作性对策,寻求契合芜湖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与地方传统特色的社区治理路径,促进芜湖城市社区共治的发展,也为国内中小城市社区共治提供实践视野。
[Abstract]:Community is the basic unit of urban life and the cell of urban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community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service. The role of community is not only the place where people live, but also the important platform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the main carrier of social change. In the present urban development, the community has become the gathering point of all kinds of interest groups, the gathering place of resource relationship and the birthplace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have moved forward, and the governance pattern between the urban society and the community has also changed. On the one hand,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omnipotent government to limited government are the main tasks facing the government at present, while the government must abide by the rules of social operation and undertake the necessary public affair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people'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social group events caused by social contradictions tends to increase. In essence, the main goal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members, should serve for the people as the core, to facilitate the peop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o advocate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to optimize public services and to perfect infrastructure a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in the futur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alls for a new mod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rise of the idea of co-governance is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y, to respon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make up for the phenomena of "government failure" and "market failure" in social manag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and to try to construct a government.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l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 and co-governance between community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citizens. This article takes Wuhu urban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hu community governance, This paper sums up and combs the "Wuhu experience" that has been accumulated in some aspects of Wuhu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and comb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ther aspects of Wuhu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anage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erabl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highlighting the func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 service, stimula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community,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o-governance in Wuhu city and to provide a practical view for community co-governance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the paper seeks a way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that accords with the law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uhu and local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6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中起;“社区治理与公民参与”国际研讨会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陈华;;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吴光芸;;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路径[J];攀登;2006年03期

4 王建平;;城市社区治理与中国的实践[J];黑河学刊;2006年04期

5 李向品;史伟;;非营利组织与社区治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曾宇青;;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以深圳为研究文本[J];理论前沿;2007年17期

7 陈幽泓;;“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孟伟;;“社区治理”不等于发生在社区的治理[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年03期

9 廖志春;吴满琳;;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现社区和谐治理[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陈向阳;张继平;;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实践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新叶;金家厚;;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2 马立;;社区治理与建设和谐社区——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曾宇青;;社区治理三要素说——以深圳为研究文本[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健;杨旭东;;公共服务社会化中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参与[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5 何平立;沈瑞英;;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杜言敏;;和谐社会建设呼唤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7 李金红;;论和谐社区的治理结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金红;;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结构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范思凯;;中外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案例的比较分析——基于公共权力转型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朋;;互惠式治理:社区治理的日常运作逻辑[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铎;走向开放式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报;2008年

2 沈正言;加强社区治理 助推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12年

3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严志兰;整合民间资源 促进城市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胡洪江 杨宁 杨文明 廖冬妮;广场舞纠纷 折射社区治理难题[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宋显晖;社区治理水平显著提升[N];珠海特区报;2013年

6 苑广阔;治安保险创新社区治理[N];法制日报;2014年

7 王燕锋;去机构化的多元服务:英国城市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彭新华 黄文辉;“让‘八小时外’成为社区治理新动力”[N];湖南日报;2014年

9 虞志灏 整理;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深化党的制度改革[N];组织人事报;2014年

10 记者 杨继祥 林岑;海沧 社区治理再添“国字号名片”[N];厦门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乐乐;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国城市一社区媒介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贺佐成;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虚拟社区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徐丹;美国社区治理中的第三部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虎祥;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D];上海大学;2005年

7 杨蓓蕾;面向发展质量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黄大金;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建松;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苏国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李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界对社区治理研究的图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晶晶;中国城乡社区治理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5 高斯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静芳;社会资本视域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7 刘亚庆;城乡均衡发展下的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孙嘉鹏;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段立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社区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张何鑫;社区治理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法治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77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277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