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联盟之后——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新形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8-11-27 15:31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威胁的指涉对象会趋向模糊化;二是安全合作与经济等其他领域合作会更加统合。包容性安全合作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可以在目前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上进行改良,联盟和伙伴关系可成为包容性安全合作的重要尝试。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orm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the allianc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malpractice after the Cold War.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fter the Cold War have reduced the formation of the alliance,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impetu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alliance,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cost and benefit of the alliance, the more difficult management of the alliance's predica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hadow of unipolar hegemony. Most of the existing alliances are the legacy of the cold war, especially those domina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t present, as a form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the alliance is confronted with the problems of increasing contradiction, insufficient function and rigid action. But the quasi-alliance, the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the topic alliance, the partnership these kinds of alliances have some function of alliance, bu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replace the alliance. Class alliance is more flexible in security cooperation, but its security effectiveness is not as good as alliance. The future forms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should be more inclusive,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first, the target of security threats will become vague; second,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other fields such as economy will be more integrated. Inclusive security cooperation does not come out of thin air, but can be improved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form. Alliance and partnership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attempt of inclusive security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会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联盟的转型与中国的对策研究”(15YJCGJW004)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15JZD032) 北京市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亚洲新安全观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15KDC04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凌胜利;;中国为什么不结盟?[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刘丰;;国际政治中的联合阵线[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孙德刚;;论新时期中国的准联盟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3期

4 韦宗友;;国际议程设置:一种初步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10期

5 焱焱;;国际社会看未来十年的世界格局变化[J];当代世界;2011年05期

6 孙德刚;;论“准联盟”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俊响;;国际人权话语权的生成路径、实质与中国的应对[J];法商研究;2017年01期

2 周晓加;;国家施行军事干涉的动因——基于国际体系、国家和领导人个人层面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 凌胜利;;联盟之后——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新形式探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01期

4 陈永;;中美倡导的伙伴关系比较研究:演变过程与概念界定[J];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05期

5 张锐;;试论中国伙伴关系网络的政治安全效应[J];国际展望;2016年05期

6 周亦奇;;当伙伴“遇见”盟友——中国伙伴关系与美国同盟体系的互动模式研究[J];国际展望;2016年05期

7 谢超;;与中国结盟吗?——俄罗斯国家利益与中俄结盟概率[J];当代亚太;2016年04期

8 杨庆龙;;增强中国制度性话语权:国际机制的路径[J];学术探索;2016年08期

9 蔡峻;;发挥城市在国际话语权建构中的作用——G20峰会宣传议程设置的一种框架[J];对外传播;2016年07期

10 任琳;;全球治理机制视域下的金砖国家合作[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蕴岭;;高估自己的力量,被极端舆论绑架 大国崛起过程中的两大风险[J];人民论坛;2013年04期

2 阎学通;;从南海问题说到中国外交调整[J];领导文萃;2012年21期

3 刘丰;;国际政治中的联合阵线[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阎学通;;俄罗斯可靠吗?[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3期

5 孙德刚;;论新时期中国的准联盟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3期

6 张文木;;中俄结盟的限度、目标和意义[J];社会观察;2012年03期

7 张蕴岭;;中国周边环境的新变化与对策[J];思想战线;2012年01期

8 阎学通;;或可考虑改变“不结盟”战略[J];领导文萃;2011年21期

9 韦宗友;;国际议程设置:一种初步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10期

10 黄仁伟;;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超越[J];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中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01期

2 朱晓中;;从欧洲邻国政策到东方伙伴关系——欧盟东方政策的新视线[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5期

3 林霖;;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简评[J];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08期

4 张佩航;陈林;;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模式之一——社会伙伴关系评析[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3年02期

5 刘超美;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文化因素透视[J];国际观察;1997年01期

6 ;何为“伙伴关系”?中国先后同哪些国家建立了什么样的“伙伴关系”?[J];人民政坛;1998年06期

7 张晓玉;浅析大国“伙伴关系”热出现的原因[J];当代亚太;1998年02期

8 谢波;试析“伙伴关系”——兼论美俄、中美和中俄伙伴关系[J];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马哈茂德·阿拉姆;;加强非中新战略伙伴关系[J];友声;2006年06期

10 苏晓晖;;中国的“伙伴关系”意味着什么[J];环球人物;2013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蕴岭;;美国主导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对中国的影响[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2 李艳丽;;论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零售商战略伙伴关系[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焱;;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4 高元纪;;采购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巧荣;;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席猛;赵曙明;;合作伙伴关系实践、劳动关系氛围与组织依附[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刁有春;;采购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合作伙伴关系下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一体化策略[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龚蔚霞;张虹鸥;钟肖健;;多元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城市合作发展模式探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9 龚蔚霞;杨玲;;基于伙伴关系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创新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淑仁;;论中国与欧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 王茂林;为新世纪发展构建全球新型伙伴关系[N];经济日报;2004年

2 记者 白景山;印度和日本宣布建立伙伴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张金江;欧非打造平等战略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07年

4 潘革平;欧非必须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应以开放态度看待中非合作[N];人民日报;2007年

5 本报驻瑞典记者 雷达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正式启动[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博雅;美越建立全面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13年

7 记者 张晓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召开[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张杰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谢亚宏;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大打折扣[N];人民日报;2013年

9 中国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 史明德;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14年

10 记者 柴野;中德将建设更加紧密战略伙伴关系[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满青珊;移动商务合作伙伴关系模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官远发;美国大学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及启示[D];同济大学;2007年

3 米俣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影响下中国支持对外贸易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4 潘文安;基于供应链整合的伙伴关系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赵辉;公益性CSR项目实施中的伙伴关系、结构嵌入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英国教育实习中院校“伙伴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曲艺;高端装备制造业伙伴特性对伙伴关系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姚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对中国对外经济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沈雄杰;中国“伙伴关系”外交战略:评析与深化[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杜天成;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印美战略伙伴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尹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发展及其贸易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张莹;合作伙伴关系与离职意愿的关系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侯静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建立的基础与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9 诗琳;土库曼斯坦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认知与应对[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10 韩德帅;中国伙伴关系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61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61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