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基于五大发展新理念的理论与实证

发布时间:2018-12-26 19:28
【摘要】:通过建立"五大发展新理念—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框架,构建一套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测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并基于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研究表明:除协调发展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中稳步上升态势;各地区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差异非常显著;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在不同程度上对实现全面小康战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经济增长率、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同样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增长率呈现显著负向效应。因此,基于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成为系统破解当前发展困境的根本路径和实现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逻辑必然。
[Abstract]: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empiric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five New Concepts of Development-qua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quality is established to measur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spect index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the econometric model, the impac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overall establishment of a well-off society is investiga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quality synthesis and aspect index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rising steadily in the overall fluctuation except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of development quality synthesis and aspect index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are very significant. The eastern region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ast region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spect index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well-off strategy in varying degrees.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Internet popularization rate and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Internet popularization rate and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show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ive new concepts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logic of building a well-to-do society with high quality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的战略选择、体系构建与发展机制研究”(15JJD790025)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及实施路径研究”(2016Z020) 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资助重点项目“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战略选择、体系构建与发展机制研究”(YZZ15007)
【分类号】:D6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乃全;;中国经济学如何研究协调发展[J];改革;2016年05期

2 杨卓华;;五大发展理念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系探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04期

3 易淼;任毅;;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拓展[J];财经科学;2016年04期

4 李程骅;;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J];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12期

5 尹庆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经济学家;2015年12期

6 周江燕;白永秀;;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2期

7 刘诗白;;以科技创新促转型稳增长[J];经济学家;2013年11期

8 芦惠;欧向军;李想;叶磊;孙东琪;;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时空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9 任保平;;经济增长质量:理论阐释、基本命题与伦理原则[J];学术月刊;2012年02期

10 洪银兴;;科技创新与创新型经济[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斌;赵景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基于五大发展新理念的理论与实证[J];财贸研究;2017年03期

2 刘佳;王娟;陆菊;;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综合测度及其时空分异特征[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3 刘兆德;刘聪;刘强;孔祥飞;;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及其类型[J];经济地理;2017年03期

4 李存芳;张晓旭;王青;;经济开发区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7年03期

5 乔金杰;赵旭强;齐秀辉;;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农业产业集群影响的门槛效应[J];经济问题;2017年03期

6 沈坤荣;曹扬;;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J];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7 刘广亮;吴宗杰;董会忠;万里洋;;基于ESDA-GIS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差异特征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8 辛静静;;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集聚差异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年02期

9 胡洪彬;;崛起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回眸与前瞻[J];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01期

10 邵彦敏;陈肖舒;;共享发展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J];学习与探索;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玉龙;孙久文;;论区域发展政策的空间属性[J];中国软科学;2016年02期

2 张宇;;五大理念如何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理论导报;2015年12期

3 辜胜阻;;五大新理念确立“十三五”发展基调[J];当代广西;2015年22期

4 丁嵩;孙斌栋;;区域政策重塑了经济地理吗?——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06期

5 李伟;;在世界格局变动中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J];求是;2015年18期

6 李程骅;;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新认知[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2期

7 裴长洪;李程骅;;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8 程恩富;董宇坤;;大力发展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年01期

9 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5期

10 陆铭;向宽虎;;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京、津、沪、穗农村经济发展差异明显[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03期

2 裴桂芬;2004年日本财政经济白书述评[J];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3 姜治莹;树立新观念 谋求突破点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J];新长征;2002年10期

4 高焕喜;经济弱县的成因与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祝影;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文化探析[J];探索;2003年03期

6 孙斌艺 ,张丽君;俄罗斯经济稳定化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J];今日东欧中亚;1995年06期

7 李长久;;全球经济复苏 风险仍然较多[J];亚非纵横;2004年01期

8 李丽君;方敏;;基于人口迁移角度的新疆绿洲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与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10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英;李世平;;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世英;;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伟;;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韦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5 赵映慧;修春亮;;振兴东北前后哈尔滨市下辖县经济发展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春梅;吴启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政治周期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沈正平;翟仁祥;;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协调研究——兼与鲁南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比较[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杜瑜;徐建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R/S分析——兼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建辉;北京条约不会考虑国家经济发展差异[N];法制日报;2012年

2 朱厚泽;非公经济发展差异直接影响改革深度[N];发展导报;2001年

3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王健;“总部经济”魅力何在?[N];南京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程小旭;总部经济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5 杨再平 何勤华;会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做强县域经济[N];四川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朱志升 特约记者 严鹏举 通讯员 范银菊;温宿经济综合实力一路走高[N];阿克苏日报;2009年

7 李乐;“换届经济 ”预热 “第三梯队”集体发力[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记者 陈玮;兰州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近八成[N];兰州日报;2012年

9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主持 于勇;中国经济是否回升看东部[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王式跃;对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黄晖;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胜德;云南省纵向岭谷核心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洵;湘西州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3 田守枝;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彭殷群;广东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年

5 程小芳;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6 卢丽春;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7 魏彦锋;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小勇;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9 纪誉;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虞囝;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92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92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