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婚嫁消费升级的意义供给机制转型:一个多重逻辑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31 14:13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一场婚嫁消费升级运动。本文围绕农村婚嫁消费的意义供给机制这个核心主题,从一个多重逻辑的视角揭示了影响农村婚嫁消费升级的宏观结构性因素,解释了相关行动者关于婚嫁消费升级的微观行为的主观意义。第一,从阶层认同向阶层分化转型,是农村婚嫁消费升级的社会逻辑;第二,从国家让渡向融资保障转型,是农村嫁消费升级的政府逻辑;第三,从零散消费品供给向专业消费市场转型,是农村嫁消费升级的市场逻辑;第四,从礼仪性消费向展示性消费转型,是农村婚嫁消费升级的文化逻辑。这四个逻辑在农村社会转型中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农村婚嫁消费升级的轨迹和方向,促使农民关于婚嫁消费的意义供给机制从礼仪主义转向了展示主义。研究结论认为,农村地区的嫁消费升级现象衍生出"天价彩礼"、买卖婚姻、铺张浪费和因婚致贫等社会后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China's rural areas, a marriage consumption escalation movement. Focusing on the core theme of the significance supply mechanism of rural marriag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macro-structu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ural marriage consumption upgrading from a multi-logical perspective. It explains the subjec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microcosmic behavior of the relevant actors about the marriage consumption escalation. Firstly,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tratum identity to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is the social logic of rural marriage and consumption upgrading; second, the government logic of rural marriage consumption upgrading is the transition from national transfer to financing guarantee. Thir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cattered consumer goods supply to professional consumption market is the market logic of rural marriage consumption upgrading; four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eremonial consumption to display consumption is the cultural logic of rural marriage consumption upgrading. These four logic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society, which together affect the track and direction of rural marriage consumption upgrading, and promote the farmer's meaning supply mechanism of marriage consumption to shift from etiquette to demonstr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phenomenon of marriage and consumption escalation in rural areas gives rise to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such as "priceless bride price", sale and purchase of marriage, extravagant waste and poverty caused by marriage, etc., which require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6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桂华;余练;;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J];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2 王宁;;从节俭主义到消费主义转型的文化逻辑[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吉国秀;;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1期

4 王宁;关于消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再红;;大众传播语境中的当代文化与经典传承[J];当代传播;2017年04期

2 袁明宝;;边缘与消极:农村光棍群体的贫困类型及生成机制分析——以湖北Z县G村为例[J];南方人口;2017年03期

3 余丽甜;连洪泉;;为结婚而储蓄?——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7年06期

4 方军;陈奇;;多中心治理理论视阈下农村高额彩礼治理模式探赜[J];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5 葛佳;;全面二孩时代二孩生育的阶层差异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7年03期

6 杨海燕;;无差序格局:广西福村“不招不嫁”婚中的姻亲关系[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7 李怀;;婚嫁消费升级的意义供给机制转型:一个多重逻辑的分析[J];浙江学刊;2017年03期

8 班涛;陈讯;;转型期农村离婚的类型、变迁及后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9 丁波;李雪萍;;支配与备选:贫困地区农村婚嫁市场的一个解释框架——基于安徽省L村的实地调查[J];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05期

10 余彪;;城镇化的动力及其限度——基于Y村农民进城买房现象的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雪峰;;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2 田先红;;碰撞与徘徊:打工潮背景下农村青年婚姻流动的变迁——以鄂西南山区坪村为例[J];青年研究;2009年02期

3 杨华;;农村婚姻市场中的结构性因素——基于湘南水村“光棍汉”的调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贾兆伟;;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欠发达地区男青年婚姻困难问题分析——以分水岭村为例[J];青年研究;2008年03期

5 甘品元;;毛南族婚姻行为变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王宁;;“国家让渡论”:有关中国消费主义成因的新命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王宁;;消费制度、劳动激励与合法性资源——围绕城镇职工消费生活与劳动动机的制度安排及转型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8 吉国秀;;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1期

9 仰和芝;;农村打工女跨地区婚姻模式出现的成因及影响分析[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10 周丽娜;王忠武;;值得关注的农村通婚圈缩小现象[J];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伟;;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2 蔡晶晶;;西方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经验透视[J];东南学术;2008年01期

3 艾医卫;屈双湖;;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0期

4 陈世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合作式治理”的视角[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逻辑、误区与构想[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9期

6 蒋牧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如何创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11期

7 汤自建;;关于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的几点思考[J];长江论坛;2007年03期

8 郭彦龙;任仕元;;司法知识供给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9 顾利华;吴一江;刘德基;郁雷;;创新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思考——以靖江市为例[J];唯实;2013年12期

10 徐铜柱;;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卢芳霞;;组团式服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崔忠仁;;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袁伟;;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向东;陈毕雪;唐霖;;创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是毕节试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6 张茂林;;武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7 范可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康志平;;乡镇政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慎澄;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努力构建和谐青岛[N];青岛日报;2008年

2 肖万春;要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南通市委党校“新农村建设”课题组 提供 课题组成员 姜作培 季建林 费凡 曹胜 陈峰燕;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N];南通日报;2006年

4 刘瑞华 李诗华;如何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张晓山;农产品供给机制要避免“一少就喊,一多就砍”[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中国气象局计财司预算处;改革财政供给机制推进建立公共财政[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陈伟东;社区是个什么样的“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 王海峰;浅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保障[N];山西党校报;2010年

9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刘东燕;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N];广西日报;2014年

10 本报评论员;希望的田野[N];丹东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成福;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明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王大伟;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于印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雪萍;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永莲;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部金洲;转型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赵阳;合作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马孝勇;西安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武孝巍;“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变迁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吕娟;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李柱;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6年

7 郑泱;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供给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雪芬;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9 徐玉佩;协商民主视域下当代中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汪培南;树型结构供给机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性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96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396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d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