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逻辑——基于“五位一体”的研究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9-01-30 15:52
【摘要】: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以及全过程相融合,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且只有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和历史使命,更是破解经济发展矛盾困境、助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建设、变革文化价值观和促进社会和谐及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
[Abstract]:The Party merg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hole process to form the overall layout of "five in on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ntent, and only with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construction of mutual contact, mutual promotion can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choice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a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boos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hange cultural values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inevitable demand.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五位一体’视域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批准号为13YJA71004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逻辑必然与路径选择”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为L15AKS002
【分类号】:D61;X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丁;整合与创新──读《生态文明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3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4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8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10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3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4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刘纯银;生态文明促进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刘伟;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N];中国审计报;2007年

8 本刊记者 谢群;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文和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七星区委副书记 郑钧洪;以城乡清洁工程为载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N];桂林日报;2007年

10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祚来;生态文明不只是保护自然生态[N];广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石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姚瑶;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侯晓丽;河北省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18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418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a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