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认知心理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进步及其问题

发布时间:2019-05-23 12:56
【摘要】:心理学中认知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心理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为认知心理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对现实主义解释力的不满和认知革命的影响,在国际关系的一些问题领域,如国际危机、和平与冲突解决、谈判以及联盟政治等题域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到广泛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外交决策分析领域,在其中,认知因素既是自变量,又是因变量。认知研究的兴起及其后社会认知研究的转向,符合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进步性的标准,但认知研究仍存在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应加强对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认知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D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尹继武,李江宁;心理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正当性与研究路径[J];欧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2 于春苓,杨超;评国际冲突根源研究范式之争[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3 孙玉忠,张明雯;科学:发展与进步关系辨析[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5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杨敏,邱菀华,杨爱华;复杂系统研究对决策分析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乐先莲;;比较教育和社会学的关系史及其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8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9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刘家和,陈新;历史比较初论:比较研究的一般逻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绪缨;;管理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几点新认识[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赵国辉;;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期理念研究——以近代中日两国对国际法理念的接受为中心[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王雪华;两种层次结构化决策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AHP与AIM[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秦俭;网络营销: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宋亦平;分工、协作和企业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9 姚新胜;满意优化原理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祁雪瑞;科学决策与非理性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宋荣;反常与理论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丽娜;主体间性理论与现代管理学的前提假设[D];西北大学;2001年

5 王晓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施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朱庆元;江苏水利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7 罗一涛;墨家的科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张志华;财务管理的信息传递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母小琴;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10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征宇;关于层次分析的若干问题[J];欧洲;2001年06期

2 杨广;架起主流理论与批判理论的桥梁——试析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合成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清敏;;国际政治心理学流派评析[J];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03期

2 多伊奇;夏伯铭;;政治心理学的若干例证性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6期

3 霍珀;周琪;;对外政策行为的心理学基础[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12期

4 于迎丽;;朝美关系正常化的可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5 ;图识天下[J];故事世界;2011年14期

6 申玉庆;外交决策的微观认知视角——对杰维斯认知理论的几点评价和思考[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张清敏;潘丽君;;类比、认知与毛泽东的对外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11期

8 彭洁;;认知失调对政治决策者决策的影响——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尹继武;;政治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研究[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黄岭峻;徐浩然;;集体行动的易感性与自主性——关于“文革”运动扩大化的政治心理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尹继武;;认知心理学之于国际关系研究:进步及其问题[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2 薛晨;;论安全的心理涵义与“9·11”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3 秦亚青;;交流思想 砥砺学问——在首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4 柳思思;;身份错位与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蒲晓宇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国际政治心理学的若干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蒋云根 华东师范大学;与时俱进开展政治心理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明大军 聂晓阳;为何内氏未能击败沙龙[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张国庆;为什么是奥巴马[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坚;中阿关系中的双边认知(1949-200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睿君;中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心理学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凌;(错误)认识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以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为例[D];外交学院;2002年

3 傅波;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伊朗政策的知觉解释[D];外交学院;2005年

4 闻竞;国际冲突起因的心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庆橹;错误知觉角度评析近十年中日关系[D];外交学院;2012年

6 李瑞清;朔州市新兴阶层的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王淑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江s,

本文编号:2483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483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e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