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逻辑
发布时间:2020-06-06 12:11
【摘要】:论文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动力的基本观点、国内外学者对于政治发展动力相关阐述的基础之上,提出并论证了“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这一基本观点,试图在宏观层面探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逻辑。通过非均衡的学理解读;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原因分析、关系解读以及逻辑梳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非均衡动力体系的具体阐述;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以及非均衡作为政治发展动力的价值分析这几个方面的阐述,论证并支持了“非均衡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和逻辑”这一观点,这也是本文所倡导的一种常常被忽视乃至片面否定的动力观。当然,研究政治发展的动力的理论与视角多元而复杂,论文仅仅是选择一个特殊的理论视角对政治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研究,而不是对这一理论问题进行全景式的研究。正是基于以上研究思路,论文除了导论部分以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其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动力的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关于政治发展动力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论文的基本观点、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重点在于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西方学者以及国内关于政治发展动力的相关理论和主要论点,反思并归纳出现有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论点,明确研究的主题和意义,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进行建构和介绍。第二章对非均衡进行学理解读。本章在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学界关于非均衡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非均衡做出学科意义的基本界定,提出了“非均衡既是对政治发展动力体系总体特征的表述和概括,又是特定政治主体设计和主导之下政治发展过程和发展逻辑写照和体现”这一基本观点。具体体现为:首先,政治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在这些动力因共同构建的动力体系中,总有某种要素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导和控制着其他因素共同推动着政治的发展,这种总体的特征和运行逻辑是为“非均衡”;其次, “非均衡”强调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政治过程因人为的选择和设计而呈现出序列性和差异性的状态和格局,并由此带来发展的连锁反应,形成发展的理想格局。第三章提出了“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基本观点。这一部分主要是遵循分析问题的基本逻辑,在引入并初步界定“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解答“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是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简言之,即要分析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本章从这一基本问题出发,通过探讨非均衡与政治发展的关系、政治发展中非均衡的存在方式及作用形式、非均衡的特征以及原则,进而揭示了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第四章具体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非均衡动力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即国际社会杠杆效应的驱动力、党和政府的领导与设计、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驱动这三大现实动力。非均衡是这三大动力的存在方式和作用的内在逻辑。对我国而言,非均衡就是指在党和政府在领导和设计之下,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根据现实需求呈主次有别、先后有序的发展态势,并由此形成推动政治发展的理想格局。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发展之路一波三折,非均衡推动我国的政治发展既是发展的规律使然,更是党和政府认识和运用规律的具体体现。理论和事实均证明非均衡推动我国政治发展是发展之路上的必然选择。中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推动我国政治发展的非均衡动力体系有自己的特征,对推动我国的政治发展意义重大。第五章进行“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西方在研究政治发展的相关问题时,研究的对象是明确的,简单说来,特指50、60年代以来亚非拉等贫穷落后国家的政治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和经验则被看成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理想型”。基于这种观点,本文选取的分析典型主要集中于对同属后发追赶型东亚及东南亚典型国家,通过对这些国家政治发展动力体系总体特征及内在逻辑的分析,说明政治发展中即便非均衡的具体内容和关系模式发生了变化,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基本观点依然成立。通过对这些模型的分析和经验总结也为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启示和借鉴。第六章“政治发展中非均衡的价值分析及路径选择”。论文的前几个部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大致对研究的主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初步阐释了非均衡视域下“政治变迁与发展何以产生,又何以持续”,本章作为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进一步阐述了非均衡的价值理性及路径选择。一共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论证非均衡在政治发展中的价值理性;二是基于非均衡的内在逻辑总结我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三是探讨当代中国政治非均衡发展模式的选择与优化。总之,我们一方面要追问政治发展中非均衡的价值意蕴,当然更主要的是要探究和选择通过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现实路径,即通过非均衡发展,建构民生政治,在有效性中积累合法性,这才是我国大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与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
,
本文编号:2699656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
,
本文编号:269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69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