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习近平创新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5:20
【摘要】:中国的创新发展由科技领域创新走向了全面创新。全面创新呼唤科学的创新理念作为支撑和指导。习近平的创新观,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于自身的工作实践,立足国情和世情,着眼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既具有遵循科学规律的理论内核,又凸显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时代特质,为中国的全面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借鉴。通过对习近平创新观时代背景的分析、理论来源的总结、工作实践的研究,梳理其创新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将习近平创新观的理论内涵与精神实质客观而全面的展现出来。习近平创新观是习近平创新实践和创新思维体系的抽象凝练和高度概括,具有时代性、辩证性和人民性等特征,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创新”、“为谁而创新”、“靠谁来创新”、“创新什么”以及“怎样创新”这几个关于创新的基本问题。为了应对国内外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发展问题,习近平借助实践创新来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现实发展问题;借助理论创新指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是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借助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促进了发展的提质增效;借助制度创新解放和激发了发展活力、破除了现存的机制体制障碍;借助文化创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凝聚了精神力量、提升了国家软实力,有效应对了“文化侵略”和“文化危机”。习近平注重企业、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三者的共同创新,肯定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广大青年勇敢承担起国家未来的创新重任。善于利用问题导向的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本质、利用发展联系的辩证思维来分析问题本质、利用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来明确创新方向、利用全面协调的系统思维来整合创新资源、利用合理扬弃的学习思维来学习、借鉴创新经验。习近平创新观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创新智慧的结晶,是正在被中国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理论观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体系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纲领”。习近平创新观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谱写了新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发展提供了新成果,为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了新动力。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欧健;;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6期

2 裴长洪;李程骅;;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3 韩庆祥;;习近平理论创新六个重要特征[J];人民论坛;2014年28期

4 贾旭东;;理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许耀桐;;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论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郝立新;沈江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红旗文稿;2014年09期

7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年09期

8 尚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7期

9 史晋川,沈国兵;论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变迁方式划分标准[J];经济学家;200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浙江的形成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8年

2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8年

3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正定的形成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8年

4 史一棋;;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7年

5 曾华锋 ;夏志和 ;熊杏林 ;李东 ;刘宗胜 ;李辉亿 ;杨华文 ;盖立阁 ;晏湘涛;李德才 ;曾皓 ;张远军;任会芬 ;鲍翊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释义[N];解放军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欧晓彦;习近平改革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2 罗青;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佳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2 杨炯毅;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3 程芸;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4 沈辰辰;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6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766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7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