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国际干预行动中的退出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8:05
【摘要】:国际干预行动是由国际组织、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等行为体发起的、主要针对对象国的外部干预行动。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干预行动已成为国际组织和有关大国在冲突地区或国家实现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方式之一。国际干预行动主要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发动这种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介入对象国内部事务,从而恢复对象国的正常社会秩序,或者是通过恢复对象国的正常社会秩序以便为国际干预方谋求更大的政治、经济等利益。国际干预行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另一类是西方强国极力倡导的“人道主义干预”。尽管一些国际干预行动成为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手段,但客观地说,国际干预行动在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学术界已经对国际干预行动进行了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干预要不要进行以及对于干预任务执行期间一些具体内容与原则的讨论,但现有研究的一个不足是,较为欠缺对于干预结束问题以及相关原则的讨论。因此,为了避免国际干预行动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国际干预行动中的退出战略,从而对国际干预行动的最终完成条件进行讨论。作者主要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考察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在绪论部分,作者介绍了国际干预行动的相关理论依据,包括国际关系的规范理论、英国学派多元主义和社会连带主义之争、“人的安全”理论、“保护的责任”以及创造性介入等学说。在本文第一章,作者从思想史和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了西方正义战争理论传统。由于正义战争理论过分强调武力使用的手段,主要是为了西方发动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服务,因此本文对正义战争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正义干预”的主张,将“正义干预”划分为“干预的正义”、“干预中的正义”以及“干预后的正义”等三个维度。与正义战争理论强调军事手段作为保障行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同,“正义干预”强调多种干预手段的综合运用,避免武力使用手段的滥用,相对来说更加具有柔性色彩。在本文第二章,作者主要讨论了国际干预行动的“退出战略”问题。国际干预行动中的退出战略是指,国际干预方的行动目的是必须要离开被干预的国家,因此采取各种手段以实现这样的目的;同时,在实行这些手段的同时,国际干预方还受到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按照现有的研究成果,国际干预行动中的退出战略分为六种:果断离开、阶段性撤离、设立最后时限、设立标杆、选举以及继任者行动。本文提出,退出战略与“干预后正义”问题密切相关。一方面,退出战略体现了干预后正义强调的要造就一种比干预之前更好的和平状态或正义的和平安排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退出战略是实现国际干预行动成功与否最为倚重的手段。干预后的正义,则是国际干预行动最为重要目的,主要关注的是冲突后国家建设的问题。一场国际干预行动从“进行时”到“完成时”实现顺利过渡,实际上就表现为是一种退出战略。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体现了手段与目的之间的统一。退出战略进一步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即“干预何时结束”、“干预如何结束”以及“干预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对于国际干预行动而言,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退出战略框架。具体来说,第一,对于干预何时结束的分析,主要讨论的是一场干预行动在何种条件下才算正式完成的问题;第二,对于结束这场干预行动遵循的相关原则,也就是如何退出的问题;第三,对于“干预之后怎么办”的讨论,实际上体现的是在干预行动结束时应该达成的目的,即参与国际干预的行动方以及对象国实现双赢。从步骤的层面说,国际干预行动中的退出战略包括维持和平时期(实现短期安全状态)、国际干预由维持和平阶段向建设和平进行过渡的临界点以及建设和平时期(实现长期和平状态)三个阶段,在退出战略执行过程中必须要满足公正和中立、透明和不干预等基本原则。退出战略主要依赖国际社会的支持力度以及对象国的国内凝聚力两个方面,可以从对象国是否实现了长期稳定与和平状态、对象国军事转型任务是否完成、对象国“人的安全”是否得到充分保障以及国际干预方是否完全撤出、并且国际声誉得到很好维护等四个层面评判退出战略的完成效果,从而判断国际干预行动成功与否。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这两章选择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干预行动方在东帝汶和索马里的国际干预行动进行了案例研究。东帝汶和索马里都是冷战结束后国内冲突严重的国家,联合国分别在这两个国家进行了维和行动,并且也有相关国家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工作。通过联合国以及相关国家的长期努力,东帝汶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但相反的是,索马里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干预行动后,依然长期处于极度混乱状态。本文对这种情况提出的解释是,因为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在东帝汶进行了长期的维持和平与建设和平工作,并且建构出了一个完整和成熟的退出战略,从而推动了国际干预行动的成功完成;但在索马里的行动中,以联合国为主导的维和行动方在维持和平任务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选择了从索马里匆忙撤离。这种不成熟的退出战略导致了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干预行动的最终失败,并使得索马里依然长期处于极度骚乱的状态。在结论部分,本文对文章的研究框架进行了回顾,即主要从“干预后的正义”以及“退出战略”视角,对于国际干预行动进行了深度考察,这一理论框架对于完善国际干预行动的理论体系,促进国际干预行动合法性和正义性的实现,以及推动国际干预行动的最终成功完成都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世界大国,中国也有必要在国际干预行动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干预行动的依据和意义以及退出战略的构建等问题也进行了相应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又贤;单边主义战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破坏[J];当代法学;2003年08期

2 贺鉴;汪翱;;从冷战后非洲维和看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发展——由卢旺达大屠杀与达尔富尔危机引发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5期

3 赵磊;;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类型及地域分析[J];当代亚太;2009年02期

4 唐黎立;;浅析区域组织维和的优势[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5 曲星;;联合国宪章、保护的责任与叙利亚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6 阮宗泽;;负责任的保护:建立更安全的世界[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7 王逸舟;;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不干涉内政学说——以非洲为背景并以中非关系为案例的一种解说[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1期

8 王逸舟;;创新不干涉原则,加大保护海外利益的力度[J];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02期

9 袁正清;;创造性介入——发现和凝练中国外交的新取向[J];当代世界;2011年11期

10 周桂银;;先发制人战争的道义限度——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8期



本文编号:2767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767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