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恐怖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17:04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人阵”(PFLP),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的重要派别。自其成立之日起,就主张通过恐怖手段对抗以色列和西方国家,从而赢得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解放。在其成立以来的几十年中,它策划实施了包括劫机、爆炸、暗杀、绑架等在内的一系列恐怖事件。这些事件虽然扩大了该组织的影响力,成功吸引了世界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但是却使巴解组织甚至整个巴勒斯坦人形象严重受损。“人阵”不仅受到以色列的猛烈报复,还遭到来自巴解组织内部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批评。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该组织的恐怖战略。本文研究了“人阵”诞生至今的一系列恐怖活动,力图通过该组织发展的背景、目标和组织纲领等方面全面的研究该组织的恐怖战略问题。避免针对某一个方面过于片面的了解,并且根据该组织的发展历程,初步探讨该组织恐怖战略现在面临的困境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并且结合该组织在不同时期与其他极端组织在恐怖袭击的上的合作,对“人阵”恐怖战略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进行初步评价。全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探讨了巴勒斯坦地区早期的暴力恐怖活动。在20世纪早期,英国政府不顾阿拉伯人的民族权利,强行委任统治巴勒斯坦地区,加上由于犹太人大规模移民巴勒斯坦,导致该地区的巴勒斯坦人实施了很多反对英国政府与犹太人的武装袭击。而一些犹太极端组织也迷信通过武力可以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目的。双方矛盾不断,导致恐怖袭击频发。恐怖袭击与报复贯穿了20世纪早期的巴勒斯坦历史,给当地安全环境蒙上了阴影,也催生了恐怖暴力的极端思想。第二章介绍了“人阵”的成立与理论纲领。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对“人阵”的成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文中提及的,在这场战争之前“人阵”还只是“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中的巴勒斯坦分支。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乔治·哈巴什为首的领导人逐步抛弃了纳赛尔主义,其理论纲领和意识形态迅速向左转,并且越来越激进,逐步走上了暴力恐怖的道路。通过“人阵”的成立和理论纲领,可以看出该组织从成立初期活动范围就十分广泛。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该组织的思想纲领中极左翼色彩愈加突出,主张用恐怖袭击的手段来打击以色列的呼声越来越多,最终该组织把恐怖袭击上升为一种战略。第三章研究了“人阵”恐怖战略确立的背景与实施。本章节力图搞清楚为什么“人阵”对于恐怖袭击如此痴迷,在其他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都逐步转型通过政治斗争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时代,“人阵”仍然在恐怖主义的道路上执迷不悟。究其原因,就在于“人阵”把恐怖袭击当作解放巴勒斯坦的一种战略,恐怖袭击不仅仅是一种战术行为,“人阵”想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密集的,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利用恐怖袭击的优势,弥补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的力量弱势,达到以弱胜强,摧垮以色列的目的。第四章分析了“人阵”恐怖战略发展的几个阶段。从1967年至1971年,是“人阵”主要在约旦活动的阶段,这个时期该组织以约旦为基地,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但是该组织试图颠覆约旦当局的做法激怒了约旦政府,导致其被约旦军队驱逐。1971年至1982年是“人阵”在黎巴嫩的活动时期,是该组织的黄金时期,原因在于黎巴嫩政府软弱,无力干预“人阵”的活动。1982年至今,“人阵”由于自身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总体上处于不断衰落的状态。第五章探讨了对“人阵”恐怖战略的评价与影响,在巴勒斯坦众多的抵抗组织中“人阵”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除了成立于1959年的“法塔赫”,在巴解组织中很难再找出比“人阵”历史更加悠久而且更有影响力的组织了。从成立至今的51年来,很多巴勒斯坦抵抗组织都消亡了,“人阵”能够存活下来并且至今在巴勒斯坦政坛保留一席之地,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纯粹的恐怖组织是不全面的,由于“人阵”这个组织的复杂性,对其恐怖战略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来考虑。只有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这种战略,才能得出更加客观全面的结论。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815.5
【部分图文】:
阵”在黎巴嫩的基地,1972 年 7 月 8 日,以色列特工目标》的主编加桑·卡纳法尼,7 月 25 日刺杀巴萨姆夫侥幸生还。②黎巴嫩政府也屡次遭受波及。在这期间战,使原本就不安定的局势更加恶化。国内的基督教右装恨之入骨,按照谢里夫的话“黎巴嫩长枪党与‘人阵上通过子弹交流。”③以色列更是早就想导演另一场“约 1982 年,以色列在鹰派代表国防部长沙龙的领导下,“人阵”在内的巴解组织赶出了黎巴嫩,终结了“人阵”。”在 1971 年至 1982 年实力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该组多种行动印证了这一点。马里兰大学制作的全球恐怖主的显示这种结论。
(图 2. X 轴为袭击的时间,Y 轴为“人阵”袭击次数,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地区图 2 中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地区,线条颜色越多,证明“人阵”开恐怖袭击的业务范围越广。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在 1970 年至 1982 年线条最密这说明“人阵”在这一时期在世界多个地区开展行动。而在 1982 年之后,该织袭击范围开始收缩,基本只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活动了。②2. “人阵”这一时期的重大恐怖行动“人阵”在 1971 年至 1982 年之前的重大行动仍然以劫机为主,另外也包实施爆炸,暗杀等等其他形式的恐怖活动。除此之外,“人阵”还注意同世界地的极端组织保持合作,与反以色列的阿拉伯强硬国家(叙利亚、利比亚等)持联系。除了直接发动武装袭击,该组织的领导人到世界各地出访,宣传“人的思想。甚至接受欧美记者的采访,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人阵”在 1971 年
这次袭击事件再次轰动全球,因为拉赫瓦姆杀的以色列内阁部长,鉴于拉宾是被犹太极端突以来,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刺杀的以色列最高,以色列与“人阵”之间的仇杀愈演愈烈,成为之一。由于受到“哈马斯”等极端组织实施自杀,“人阵”也用该方式多次袭击以色列平民。② 2001 年 9 月至 2005 年 8 月的“阿克萨起义”标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中,5. 4%是由“人阵但是对于之前习惯于劫机,绑架人质等方式袭标志着其袭击方式发生了转变。③劫机、绑架人,但自杀式人肉炸弹和汽车炸弹这种袭击方式就袭击了。
本文编号:2831740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815.5
【部分图文】:
阵”在黎巴嫩的基地,1972 年 7 月 8 日,以色列特工目标》的主编加桑·卡纳法尼,7 月 25 日刺杀巴萨姆夫侥幸生还。②黎巴嫩政府也屡次遭受波及。在这期间战,使原本就不安定的局势更加恶化。国内的基督教右装恨之入骨,按照谢里夫的话“黎巴嫩长枪党与‘人阵上通过子弹交流。”③以色列更是早就想导演另一场“约 1982 年,以色列在鹰派代表国防部长沙龙的领导下,“人阵”在内的巴解组织赶出了黎巴嫩,终结了“人阵”。”在 1971 年至 1982 年实力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该组多种行动印证了这一点。马里兰大学制作的全球恐怖主的显示这种结论。
(图 2. X 轴为袭击的时间,Y 轴为“人阵”袭击次数,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地区图 2 中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地区,线条颜色越多,证明“人阵”开恐怖袭击的业务范围越广。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在 1970 年至 1982 年线条最密这说明“人阵”在这一时期在世界多个地区开展行动。而在 1982 年之后,该织袭击范围开始收缩,基本只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活动了。②2. “人阵”这一时期的重大恐怖行动“人阵”在 1971 年至 1982 年之前的重大行动仍然以劫机为主,另外也包实施爆炸,暗杀等等其他形式的恐怖活动。除此之外,“人阵”还注意同世界地的极端组织保持合作,与反以色列的阿拉伯强硬国家(叙利亚、利比亚等)持联系。除了直接发动武装袭击,该组织的领导人到世界各地出访,宣传“人的思想。甚至接受欧美记者的采访,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人阵”在 1971 年
这次袭击事件再次轰动全球,因为拉赫瓦姆杀的以色列内阁部长,鉴于拉宾是被犹太极端突以来,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刺杀的以色列最高,以色列与“人阵”之间的仇杀愈演愈烈,成为之一。由于受到“哈马斯”等极端组织实施自杀,“人阵”也用该方式多次袭击以色列平民。② 2001 年 9 月至 2005 年 8 月的“阿克萨起义”标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中,5. 4%是由“人阵但是对于之前习惯于劫机,绑架人质等方式袭标志着其袭击方式发生了转变。③劫机、绑架人,但自杀式人肉炸弹和汽车炸弹这种袭击方式就袭击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文亮;;约旦黑九月事件对阿以冲突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潘彼得;;“豺狼”的江湖[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40期
3 王卫平;;世界上最危险的女人们[J];晚报文萃;2007年19期
4 伍立杨;;赤军及其他[J];文史天地;2006年08期
5 赵凯;;以军包围杰里科监狱时,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萨阿达特:获释前被以色列劫持[J];环球人物;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831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3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