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回顾、评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1-23 07:06
近年来,南海问题升级和复杂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倡导“基于规则的秩序”所引发的地区规则之争。“南海行为准则”作为地区唯一的多边规则框架和议题机制重要性凸显,也是美国外交介入南海问题的重要抓手。在南海地区局势和地区秩序发生潜在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分析“行为准则”议题的未来走向,尤其是中美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的规则制定权与议程设置权等软实力的博弈,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美国南海政策背后的逻辑,以研判未来南海局势与地区秩序的走势,并做出积极应对。本研究主体部分共包括八章内容。第一章概述了“行为准则”的起源、磋商进程及直接相关方的立场政策。第二章分析解读了“行为准则”的法律框架及现有的草案文本。第三章回顾了美国政府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演进。第四章阐释了“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公开介入“行为准则”问题的主要方式与策略。第五章剖析了“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公开介入“行为准则”问题的动因、特点并评估了其政策实效。第六章比较分析了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与政策互动。第七章研判了“行为准则”磋商的前景及美国的政策走势。第八章从战略、政策和策略层面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通过本课题的研...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问题的背景
二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行为准则”磋商缘起、进程与各方政策立场
一 “行为准则”磋商缘起
(一)倡议背景:地区“权力真空”与南海局势的新变化
(二)现实主义解释:运用“均势思维”对华“软制衡”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解释:引导中国接受多边主义协商机制
(四)建构主义解释:通过“东盟规范”对中国进行“社会化”改造
二 “行为准则”磋商进程
(一)东盟与中国的初步接洽(1992-1999)
(二)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正式磋商与《行为宣言》的签署(1999-2002)
(三)《行为宣言》的落实与失效(2002-2009)
(四)“行为准则”磋商的重启(2010 年至今)
三 东盟及其成员国的政策立场
(一)东盟的政策
(二)激进声索国:菲律宾、越南
(三)“温和声索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四)特殊的“中立国”:新加坡
(五)其他非声索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行为准则”法律框架与核心争议
一 “行为准则”现有草案
(一)1998-1999 年中国与东盟草案
(二)2012 年东盟国家公开讨论的三份草案。
二 “行为准则”法律框架
(一)促进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原则与安排
(二)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三)保持自我克制
(四)建立信任措施
(五)功能性合作
(六)协商原则
(七)尊重航行与飞越自由
三 “行为准则”的核心争议
(一)争议根源:南海地区的规则缺位与规则冲突
(二)争议的焦点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政府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演进
一 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概述
(一)“积极中立”政策的实质及影响
(二)美国公开介入南海问题:战略布局与政策举措
二 克林顿政府:原则支持东盟与非官方介入
(一)官方层面:原则支持东盟立场
(二)非官方介入:“二轨”层面的理念引导
三 小布什政府:政治军事举措的间接影响
(一)美国初步重返东南亚为地区局势埋下隐患
(二)加速南海军事活动常态化损害《行为宣言》的遵守
四 奥巴马政府:直接官方外交介入
(一)美国公开介入的背景
(二)美国国内的论争与歧见
(三)奥巴马政府基本政策立场
五 特朗普政府:以武力威慑为主的政策
(一)重视美国在南海的实质利益关切而非国际法和规则维度
(二)强化军力建设并将武力威慑作为南海政策的核心手段
(三)威慑举措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公开介入“行为准则”问题的方式与策略
一 美国对其公开介入的“合法化”
(一)明确其“利益攸关者”身份
(二)将“行为准则”置于其“基于规则的秩序”之理念之下
二 激化局势并主导国际话语权凸显制定规则的重要性
(一)军事上强化在地区的常规存在与轮换部署
(二)外交和舆论上“拉偏架”向中国施加压力
三 对东盟及其成员国施加影响
(一)美国积极支持东盟在南海议题上的“中心地位”
(二)美国借助东盟相关机制对协商进程施加影响
(三)美国鼓励东盟内部率先就“行为准则”草案达成一致
四 国会的角色及作为
(一)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压力
(二)专门提交决议案推动政策“法律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公开介入的动因、特点及实效
一 美国的政策动因
(一)“再平衡”战略对于地区规则和秩序的高度重视
(二)利用规则约束中国并巩固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关系
(三)是“合法”介入“行为准则”并平衡自身角色
二 美国的政策特点
(一)通过“全政府联动方式”执行其政策
(二)力主“协同性外交”路径展开磋商
(三)以“调解者”之名行主导者之实
(四)政策高开低走
三 美国的政策实效
(一)强化了菲律宾、印尼等国的角色
(二)一定程度上推动东盟内部立场渐趋统一
(三)对中国的政策调整产生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与政策互动
一 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
(一)两国在“行为准则”问题上议题身份决定其基本价值取向
(二)中美在南海的利益关切形塑其对“行为准则”的预期
(三)政策偏好影响两国对“行为准则”的认知
(四)两国认知差异的具体呈现
二 中美围绕“行为准则”问题展开的政策互动
(一)第一阶段(2010.07-2012.07):美国外交介入与中国维权力度趋强
(二)第二阶段(2012.08-2014 年底):美国全面介入与中国维权维稳“双轮驱动”
(三)第三阶段(2015年初至今):中国的反制与美国外交介入的
弱化
三 中美政策互动评析
(一)以竞争性互动为基本属性
(二)非直接与非对称互动模式
(三)以主导议题为核心目标
(四)以身份认同为主要互动效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为准则”磋商的前景及美国的政策走势
一 “行为准则”的磋商前景
(一)“行为准则”框架案文及其突破
(二)影响“行为准则”磋商的因素
(三)“行为准则”达成的困境与阻碍
二 影响美国政策走势之因素
(一)未来美国对于亚太地区基于规则的制度霸权和规范霸权之重视程度
(二)南海及南海问题在美国战略考量中的地位及其政策取向
(三)东盟与相关各国对美国介入的接纳程度
(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这一议题上的进展状况
三 未来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一)坚持立场原则的前提下弱化介入
(二)政策取向呈现出新的趋势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的应对之策
一 战略层面:中国和平崛起的示范
(一)更加积极借助“行为准则”塑造南海地区战略态势
(二)将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认同与“行为准则”协商紧密联系
(三)通过“行为准则”推动南海地区走向海上良序
二 政策层面:“双轨思路”下的中国作为
(一)排除域外干扰并合理管控大国竞争
(二)在“一带一路”倡议支撑下开展海上合作
三 策略层面:“中国方案”与“东盟方式”有机结合
(一)中国应从规范和规则的“接受者”向创新者和制定者转变
(二)中国应在规范层面与东盟寻求共识以收互济之效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方案”研究:文献回顾与进路展望[J]. 陈建兵,梅长青,胡姣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印太战略”视域下美越围绕南海问题的战略互动:路径、目标与影响[J]. 成汉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9(02)
[3]特朗普政府的东南亚政策解析[J]. 任远喆. 美国研究. 2019(01)
[4]东南亚国家对特朗普政府地区安全政策的反应[J]. 刘若楠. 现代国际关系. 2019(01)
[5]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的中菲海上安全合作[J]. 贺鉴,孙新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6]南海仲裁裁决涉及执法活动的法律分析[J]. 杨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7]菲律宾外交议题的污名化与对外政策选择[J]. 聂文娟. 东南亚研究. 2018(05)
[8]美菲同盟对中菲南海争端的影响论析[J]. 李途. 东南亚研究. 2018(05)
[9]菲律宾军舰搁浅半月礁:又一次占领企图?[J]. 刘延华. 世界知识. 2018(19)
[10]“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演变、现状及我对策思考[J]. 瞿俊锋,成汉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05)
本文编号:2994790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问题的背景
二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行为准则”磋商缘起、进程与各方政策立场
一 “行为准则”磋商缘起
(一)倡议背景:地区“权力真空”与南海局势的新变化
(二)现实主义解释:运用“均势思维”对华“软制衡”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解释:引导中国接受多边主义协商机制
(四)建构主义解释:通过“东盟规范”对中国进行“社会化”改造
二 “行为准则”磋商进程
(一)东盟与中国的初步接洽(1992-1999)
(二)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正式磋商与《行为宣言》的签署(1999-2002)
(三)《行为宣言》的落实与失效(2002-2009)
(四)“行为准则”磋商的重启(2010 年至今)
三 东盟及其成员国的政策立场
(一)东盟的政策
(二)激进声索国:菲律宾、越南
(三)“温和声索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四)特殊的“中立国”:新加坡
(五)其他非声索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行为准则”法律框架与核心争议
一 “行为准则”现有草案
(一)1998-1999 年中国与东盟草案
(二)2012 年东盟国家公开讨论的三份草案。
二 “行为准则”法律框架
(一)促进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原则与安排
(二)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三)保持自我克制
(四)建立信任措施
(五)功能性合作
(六)协商原则
(七)尊重航行与飞越自由
三 “行为准则”的核心争议
(一)争议根源:南海地区的规则缺位与规则冲突
(二)争议的焦点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政府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演进
一 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概述
(一)“积极中立”政策的实质及影响
(二)美国公开介入南海问题:战略布局与政策举措
二 克林顿政府:原则支持东盟与非官方介入
(一)官方层面:原则支持东盟立场
(二)非官方介入:“二轨”层面的理念引导
三 小布什政府:政治军事举措的间接影响
(一)美国初步重返东南亚为地区局势埋下隐患
(二)加速南海军事活动常态化损害《行为宣言》的遵守
四 奥巴马政府:直接官方外交介入
(一)美国公开介入的背景
(二)美国国内的论争与歧见
(三)奥巴马政府基本政策立场
五 特朗普政府:以武力威慑为主的政策
(一)重视美国在南海的实质利益关切而非国际法和规则维度
(二)强化军力建设并将武力威慑作为南海政策的核心手段
(三)威慑举措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公开介入“行为准则”问题的方式与策略
一 美国对其公开介入的“合法化”
(一)明确其“利益攸关者”身份
(二)将“行为准则”置于其“基于规则的秩序”之理念之下
二 激化局势并主导国际话语权凸显制定规则的重要性
(一)军事上强化在地区的常规存在与轮换部署
(二)外交和舆论上“拉偏架”向中国施加压力
三 对东盟及其成员国施加影响
(一)美国积极支持东盟在南海议题上的“中心地位”
(二)美国借助东盟相关机制对协商进程施加影响
(三)美国鼓励东盟内部率先就“行为准则”草案达成一致
四 国会的角色及作为
(一)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压力
(二)专门提交决议案推动政策“法律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公开介入的动因、特点及实效
一 美国的政策动因
(一)“再平衡”战略对于地区规则和秩序的高度重视
(二)利用规则约束中国并巩固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关系
(三)是“合法”介入“行为准则”并平衡自身角色
二 美国的政策特点
(一)通过“全政府联动方式”执行其政策
(二)力主“协同性外交”路径展开磋商
(三)以“调解者”之名行主导者之实
(四)政策高开低走
三 美国的政策实效
(一)强化了菲律宾、印尼等国的角色
(二)一定程度上推动东盟内部立场渐趋统一
(三)对中国的政策调整产生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与政策互动
一 中美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认知差异
(一)两国在“行为准则”问题上议题身份决定其基本价值取向
(二)中美在南海的利益关切形塑其对“行为准则”的预期
(三)政策偏好影响两国对“行为准则”的认知
(四)两国认知差异的具体呈现
二 中美围绕“行为准则”问题展开的政策互动
(一)第一阶段(2010.07-2012.07):美国外交介入与中国维权力度趋强
(二)第二阶段(2012.08-2014 年底):美国全面介入与中国维权维稳“双轮驱动”
(三)第三阶段(2015年初至今):中国的反制与美国外交介入的
弱化
三 中美政策互动评析
(一)以竞争性互动为基本属性
(二)非直接与非对称互动模式
(三)以主导议题为核心目标
(四)以身份认同为主要互动效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为准则”磋商的前景及美国的政策走势
一 “行为准则”的磋商前景
(一)“行为准则”框架案文及其突破
(二)影响“行为准则”磋商的因素
(三)“行为准则”达成的困境与阻碍
二 影响美国政策走势之因素
(一)未来美国对于亚太地区基于规则的制度霸权和规范霸权之重视程度
(二)南海及南海问题在美国战略考量中的地位及其政策取向
(三)东盟与相关各国对美国介入的接纳程度
(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这一议题上的进展状况
三 未来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一)坚持立场原则的前提下弱化介入
(二)政策取向呈现出新的趋势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的应对之策
一 战略层面:中国和平崛起的示范
(一)更加积极借助“行为准则”塑造南海地区战略态势
(二)将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认同与“行为准则”协商紧密联系
(三)通过“行为准则”推动南海地区走向海上良序
二 政策层面:“双轨思路”下的中国作为
(一)排除域外干扰并合理管控大国竞争
(二)在“一带一路”倡议支撑下开展海上合作
三 策略层面:“中国方案”与“东盟方式”有机结合
(一)中国应从规范和规则的“接受者”向创新者和制定者转变
(二)中国应在规范层面与东盟寻求共识以收互济之效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方案”研究:文献回顾与进路展望[J]. 陈建兵,梅长青,胡姣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印太战略”视域下美越围绕南海问题的战略互动:路径、目标与影响[J]. 成汉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9(02)
[3]特朗普政府的东南亚政策解析[J]. 任远喆. 美国研究. 2019(01)
[4]东南亚国家对特朗普政府地区安全政策的反应[J]. 刘若楠. 现代国际关系. 2019(01)
[5]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的中菲海上安全合作[J]. 贺鉴,孙新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6]南海仲裁裁决涉及执法活动的法律分析[J]. 杨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7]菲律宾外交议题的污名化与对外政策选择[J]. 聂文娟. 东南亚研究. 2018(05)
[8]美菲同盟对中菲南海争端的影响论析[J]. 李途. 东南亚研究. 2018(05)
[9]菲律宾军舰搁浅半月礁:又一次占领企图?[J]. 刘延华. 世界知识. 2018(19)
[10]“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演变、现状及我对策思考[J]. 瞿俊锋,成汉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05)
本文编号:2994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99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