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视域
发布时间:2021-02-03 23: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如何合理运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对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理论解读,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诉求,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所体现的以物质生产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有助于我们去更好理解什么是新时代下人民真正需要的“美好生活”,并进一步思考我们如何通过实践来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人民的“美好生活”在不同的理论维度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内涵。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广义美好生活观,指的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一般基础和物质动力,放在新时代背景下即是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狭义美好生活观,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因分工导致的人类反被资本操控的异化现象,进而找到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世界历史”理论维度下的美好生活,指的是全世界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商业贸易和人...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系统分析法
(三)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美好生活观
一、广义美好生活观的基本定义与物质基础
(一)广义美好生活观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一般抽象
(二)物质生产: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基础
(三)辩证运动: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动力机制
二、人类社会的交往与美好生活的实现
(一)不同的共同体形式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目标变化
(二)人类交往:美好生活的社会关系基础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上的社会交往
第三章 “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美好生活观
一、狭义美好生活观的基本内涵与异化批判
(一)狭义美好生活观是对资本主义分工导致异化的扬弃
(二)正向:分工促进生产力与社会交往的发展
(三)反向:分工催生出与人相对立的异化力量
二、克服分工导致的异化,实现人民美好生活
(一)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探索过程
(二)超越西方“异化”路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章 世界历史维度下的“美好生活”
一、地域性、民族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世界历史维度下的“美好生活”
(一)商业贸易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
(二)全球交往与文明交流愈加频繁
(三)个人能力与生活需求获得解放
第五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中国道路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语境中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美好生活需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
(二)新时代与美好生活需要的丰富发展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人民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建设:丰裕物质基础的经济保障
(二)政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障
(三)文化建设:丰富精神食粮的文化保障
(四)社会建设:致力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
(五)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美环境的生态保障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各国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
(一)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的“新时代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享美好生活的共同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017306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系统分析法
(三)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美好生活观
一、广义美好生活观的基本定义与物质基础
(一)广义美好生活观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一般抽象
(二)物质生产: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基础
(三)辩证运动: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动力机制
二、人类社会的交往与美好生活的实现
(一)不同的共同体形式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目标变化
(二)人类交往:美好生活的社会关系基础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上的社会交往
第三章 “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美好生活观
一、狭义美好生活观的基本内涵与异化批判
(一)狭义美好生活观是对资本主义分工导致异化的扬弃
(二)正向:分工促进生产力与社会交往的发展
(三)反向:分工催生出与人相对立的异化力量
二、克服分工导致的异化,实现人民美好生活
(一)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探索过程
(二)超越西方“异化”路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章 世界历史维度下的“美好生活”
一、地域性、民族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世界历史维度下的“美好生活”
(一)商业贸易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
(二)全球交往与文明交流愈加频繁
(三)个人能力与生活需求获得解放
第五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中国道路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语境中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美好生活需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
(二)新时代与美好生活需要的丰富发展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人民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建设:丰裕物质基础的经济保障
(二)政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障
(三)文化建设:丰富精神食粮的文化保障
(四)社会建设:致力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
(五)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美环境的生态保障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各国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
(一)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的“新时代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享美好生活的共同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01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1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