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06:16
协商民主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西方被明确提出,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随后被学者介绍到我国,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协商民主的理论起源于西方,但我国关于协商民主的实践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存在。结合我国历史与实践,在党的领导下,协商民主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明确提出要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协商民主,其中,制度作为当前国家建设强调的一个重点,在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加强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探索,是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民主化的进程,而民主化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要素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的优势中,制度方面的优势占据关键的位置。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挖掘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并且对于如何充分的实现这些优势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本文除了引言部分,正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协商民主和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理论阐述。其中对协商民主的缘起与内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探索西方协商民主兴起的...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与不足
一、协商民主与协商民主制度
(一) 协商民主的缘起与内涵
1. 协商民主的缘起
2. 协商民主的内涵
(二) 我国协商民主的概念、特征与定位
1. 我国协商民主的概念
2. 我国协商民主的特征
3. 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定位
(三) 制度优势与我国协商民主制度
1. 制度与制度优势
2.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及其原则
二、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
(一) 鲜明独特的制度领导优势
1. 党的领导是我国协商民主的本质特征
2. 党的领导是我国协商民主最大的制度优势
(二) 中国特色的制度建立优势
1. 我国协商民主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建立
2. 我国协商民主在依法治国进程中逐步开展
(三) 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优势
1. 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协商民主的目标指引
2. 基本政治制度为我国协商民主保驾护航
(四) 广泛多层的制度实践优势
1. 政党协商实践
2. 人大协商实践
3. 政府协商实践
4. 政协协商实践
5. 人民团体协商实践
6. 基层协商实践
7. 社会组织协商实践
三、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 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自觉不足
1. 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认识不够
2. 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自信不足
(二)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内容表述不够明确
1. 协商内容的具体性不够
2. 协商内容的透明度不高
(三)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协商民主的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2. 协商制度的法制建设不够健全
(四)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效能反馈有待提高
1. 协商民主的结果落实不够到位
2. 协商结果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备
四、充分发挥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实践路径
(一) 增强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自觉
1. 提高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认识
2. 提升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信心
(二) 明确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内容表述
1. 增强制度内容的具体性
2. 提高协商内容的透明度
(三) 健全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
1. 明确制度运行的流程规则
2. 加强程序机制的法制建设
(四) 提高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效能反馈
1. 重点监督协商结果的公开与反馈
2. 深入考察协商结果的实效与价值
3. 切实保证协商民主制度的效能落实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社会组织协商探析[J]. 张毅.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3)
[2]协商民主建设: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与引导路径[J]. 康晓强. 教学与研究. 2015(09)
[3]社会组织协商及其构建路径[J]. 张爱军.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3)
[4]基层协商民主:概念的界定及其解读[J]. 陈丽. 科学社会主义. 2014(05)
[5]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价值与制约性因素探析[J]. 孟凤英. 理论月刊. 2013(07)
[6]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人民政协功能研究[J]. 郑万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6)
[7]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J]. 贾庆林. 求是. 2012(23)
[8]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 林尚立. 学术月刊. 2003(04)
[9]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 朱德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279380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与不足
一、协商民主与协商民主制度
(一) 协商民主的缘起与内涵
1. 协商民主的缘起
2. 协商民主的内涵
(二) 我国协商民主的概念、特征与定位
1. 我国协商民主的概念
2. 我国协商民主的特征
3. 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定位
(三) 制度优势与我国协商民主制度
1. 制度与制度优势
2.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及其原则
二、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
(一) 鲜明独特的制度领导优势
1. 党的领导是我国协商民主的本质特征
2. 党的领导是我国协商民主最大的制度优势
(二) 中国特色的制度建立优势
1. 我国协商民主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建立
2. 我国协商民主在依法治国进程中逐步开展
(三) 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优势
1. 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协商民主的目标指引
2. 基本政治制度为我国协商民主保驾护航
(四) 广泛多层的制度实践优势
1. 政党协商实践
2. 人大协商实践
3. 政府协商实践
4. 政协协商实践
5. 人民团体协商实践
6. 基层协商实践
7. 社会组织协商实践
三、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 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自觉不足
1. 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认识不够
2. 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自信不足
(二)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内容表述不够明确
1. 协商内容的具体性不够
2. 协商内容的透明度不高
(三)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协商民主的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2. 协商制度的法制建设不够健全
(四)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效能反馈有待提高
1. 协商民主的结果落实不够到位
2. 协商结果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备
四、充分发挥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实践路径
(一) 增强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自觉
1. 提高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认识
2. 提升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优势的信心
(二) 明确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内容表述
1. 增强制度内容的具体性
2. 提高协商内容的透明度
(三) 健全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
1. 明确制度运行的流程规则
2. 加强程序机制的法制建设
(四) 提高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效能反馈
1. 重点监督协商结果的公开与反馈
2. 深入考察协商结果的实效与价值
3. 切实保证协商民主制度的效能落实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社会组织协商探析[J]. 张毅.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3)
[2]协商民主建设: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与引导路径[J]. 康晓强. 教学与研究. 2015(09)
[3]社会组织协商及其构建路径[J]. 张爱军.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3)
[4]基层协商民主:概念的界定及其解读[J]. 陈丽. 科学社会主义. 2014(05)
[5]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价值与制约性因素探析[J]. 孟凤英. 理论月刊. 2013(07)
[6]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人民政协功能研究[J]. 郑万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6)
[7]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J]. 贾庆林. 求是. 2012(23)
[8]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 林尚立. 学术月刊. 2003(04)
[9]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 朱德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279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79380.html